第321章 靖远经验的分享探讨石坎公社陶瓷工业发展之路(1/2)
凌晨原本的计划是在早餐后即刻前往中大团委,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哑巴阿生在将自行车顺利送至团委后匆匆返回艺术苑,带来了一个消息:石坎公社的张书记驾驶吉普车抵达了艺术苑,还送来了一批佛像陶瓷样品。</p>
凌晨与哑巴阿生赶忙快步返回艺术苑。此次张书记带来的样品琳琅满目,款式较以往丰富了许多,从中足以窥见工艺创作组强大的创作实力与无限的创意潜能。凌晨仔细地逐一品鉴这些样品,虽然过程中也提出了一些小的改进意见,但总体上对大部分样品都颇为满意。</p>
他迅速指挥起现场工作,安排哑巴阿生、阿勇与司机一同将这些陶瓷样品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展示柜上,力求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同时,他又唤来卓群靓妈,让其为每一个陶瓷样品拍摄清晰的照片,并认真编制编号。考虑到当下这个时期印制宣传画册成本较高且耗时较长,凌晨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极为切实可行的办法:利用拍摄的照片制作成精美的宣传相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更加灵活地展示产品细节,也方便客户在订制下单时参考,大大提高了业务操作的便捷性与高效性。</p>
张书记目睹凌晨在整个过程中的细致入微与周全考虑,心中原本对于即将到来的广交会期间客户下单情况的些许担忧也渐渐消散,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随后,凌晨热情地邀请张书记移步茶台,共品香茗。</p>
在那袅袅升腾的茶香氤氲里,张书记微微坐直了身子,开始讲述起自己工作上的变动情况。他神色平静,却难掩话语间的一丝自豪:“我如今已升职成为县革委会党组成员,并且担任县宣传部长一职。不过,目前仍兼任石坎公社的书记,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动。”</p>
他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而缓缓说道:“现今县委有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变革浪潮中寻求突破。石坎公社有幸被选定为改革试点之一,县委期望通过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全力求证出能有效提高国企和集体企业生产效率的方法。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啊。”言罢,他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似在憧憬着这场改革能为这片土地带来的全新景象与无限可能。</p>
在袅袅的茶香之中,张书记缓缓开启了话匣子,讲述起靖远国企改革的历程与经验。</p>
他说道:“在靖远,工厂也经历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变革浪潮。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文章释放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强烈信号后,我们清远县委便毅然决定对各大国有工厂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举措,犹如巨石入水,在众多管理层与员工心间激起了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深刻反思涟漪。”</p>
“就拿氮肥厂来说,时任党委书记的曾厂长率先察觉到问题的严峻性。他喟然长叹,来厂七八载,几乎岁岁亏损,那年时光已悄然过半,任务却连半数都未达成,亏损的阴影似乎又要笼罩全年,那屡屡战败的挫败感,如苦涩的胆汁在心头翻涌。他直言,往昔讲形势,众人对大批判兴致索然,对阶级斗争也心生厌倦,政治挂帅的三板斧更是难以激起工作热情,难以收获成效。曾厂长的肺腑之言,恰似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瞬间引起台下众人的强烈共鸣。”</p>
“彼时,氮肥厂的生产犹如深陷泥沼,面临诸多棘手难题。其一,设备名不副实,号称具备三千吨的产能,实则生产能力大打折扣,远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其二,职工培训匮乏,犹如一群未经磨砺的新兵匆匆上阵,事故频发,生产时断时续,这无疑极大地抬高了开工成本,让工厂运营举步维艰。其三,原料问题仿若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广东地区缺乏优质煤,劣质煤在高温之下瞬间炸成粉末,致使炉子结疤,生产陷入瘫痪。”</p>
“为解决这些困境,工厂首先对设备进行了扩建,期望能从硬件上提升生产能力。随后,厂里积极开展了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石的劳动竞赛,技术人员更是不辞辛劳,三班轮流值守。然而,体制未改,犹如大厦根基未动,依旧是众人同吃一锅‘大锅饭’,事故频发的顽疾依旧如影随形,工厂开开停停,工人的懈怠懒散情绪弥漫,生产积极性如陷入寒冬的枯木,毫无生机。”</p>
“实则,我们已被贫困的枷锁束缚太久,县委陈书记曾痛心疾首地说,不单是氮肥厂,整个 1977 年,工业产值全线飘绿,靖远非但未能完成国家下达的 186 万元利润计划,反而深陷亏损泥沼,亏损额高达 313 万元,甚至不得不向地区财政局伸手借贷以发放工资。穷则思变,困境之中,在 1978 年出现了一丝转机的曙光。”</p>
“氮肥厂的党委书记曾厂长与张书记共同召集工厂高层技术员,开启了一场关乎命运的会议。会上,曾厂长提出以奖励机制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扭转工厂亏损局面的提议,此提议如夜空中的璀璨星辰,瞬间点亮了众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得到一致通过。奖励采用记分制与计奖相结合的方式,先为大家制定产量、安全生产、质量等指标。往昔每个班正常生产 100 吨化肥,如今将任务提升至 150 吨,完成任务则加分,反之则扣分,分数与奖金紧密挂钩,充分彰显多劳多得的公平原则,此乃后来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雏形。”</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此招一出,仿若春风拂过大地,全厂上下顿时欢呼雀跃,往日的懈怠之气如冰雪遇骄阳,瞬间消散无踪。众人深知,干得多则拿得多,若有差池,不仅自身利益受损,更会累及整条生产线的伙伴,于是人人奋勇争先。氮肥厂的奖励之法让工人初尝甜头,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众人渐渐发觉这一举措存在短期行为的弊端,难以支撑长远发展。此时,有骨干敏锐地提出,农民已实行联产责任承包制,工业何妨效仿,联系个人产量,推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从超计划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职工奖金。”</p>
“县委陈书记深思熟虑后表示,思想的枷锁仍在束缚我们的创新步伐,全面推行此制度恐操之过急,于是决定先行在氮肥厂、化肥厂、农机厂、水泥厂这四个厂开展试点工作,待摸索经验后再做定夺。试点成效斐然,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改革的燎原之势。试行前十三日,氮肥厂亏损 32 万,试行后,工人积极性如火山喷发,月底不仅填平了亏损的大坑,还盈利 35 万。试行一周后,县委革委会果断决策,在 17 家国营企业全面推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陈书记更是亲赴工厂蹲点指导,为改革保驾护航。”</p>
“至年终,全院 17 家国营工厂的经济数据如绚丽的彩虹横跨天际,全线飘红。试行三个月完成的利润竟比前九个月还要多出 35,上缴财政利润比计划增加了 338。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以超计划利润作为提奖的,有奖早超,不超不奖,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员工的积极性。在后续的改革进程中,工厂更是将利润包干细化,把产量任务、生产成本、利润指标层层分解至车间与班组。一班完成任务,每人可得 5 毛钱;二班完成任务,每人可得 1 元;三班完成任务,每人可得 15 元。若有一班未能达标,则全班无奖,另两班奖金也相应减少。氮肥厂的员工将这一提成奖诙谐地总结为:生产三班倒,班班有领导,机修后勤相配合,下班准备好,利润完成天天知,奖金发放少不了,包干到班。如此一来,企业的活力被彻底激发,靖远国企改革在探索中稳步前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p>
在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改革浪潮取得初步成功之后,靖远县委顺势而为,将改革的矛头指向了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县委书记目光深邃而坚定,他深知这场变革的敏感性与复杂性,因而特意叮嘱,此阶段只需默默行动,暂不对外宣扬。</p>
在氮肥厂内部,那超计划利润提成奖这一新生事物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一场热烈非凡的讨论。干部职工们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了三项极为关键的共识:其一,必须坚决纠正以往谈“奖”色变、对奖励增长畏之如虎的恐惧心理。长久以来,在旧有观念的禁锢下,人们对物质奖励总是心怀忌惮,生怕被扣上各种帽子,如今大家意识到,合理的奖励是激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动力源泉,不应再被无端恐惧束缚手脚。其二,要清晰准确地划清正当奖励与所谓“物质刺激”之间的界限。只要是在超过国家计划的前提下给予奖励,便应理直气壮,因为这是对员工辛勤付出的公正回报,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企业长远利益的举措。其三,众人深刻认识到现有的分配制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亟待改革。在旧制度下,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在收入上体现不出明显差异,严重制约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唯有打破这一桎梏,才能让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