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92节(1/2)

说完,与蒋员外一起,也去找了绳子,各自量了。商人做生意,对于尺寸重量格外敏感。这个年代流行扑买,对货物估得越准确,就越能赚到便宜。在茶场收茶,几个员外都练出这本事来了,习惯性地用眼睛估车厢尺寸,默记于心。不说出来,是因为扑买的时候,是没有人说实话的。</p>

第153章 各有前程</p>

阮得功坐在房前,眯着眼睛,惬意地晒太阳。店里几个小厮站在货架后,忙忙碌碌地卖货。</p>

彭员外走过来,拱手道:“员外好恣,坐在这里晒着太阳,真真是神仙一样的日子。”</p>

阮得功争开眼睛,道:“你也一样可以。忙前忙后做什么?过来我们说话。”</p>

彭员外叹了口气:“我不一样啊,许多家口,等着吃饭呢。客栈的房子是从营田务租来的,每月都有租钱,一日都欠不得,哪里比得了员外自家房子,生意又这么兴隆。”</p>

阮得功道:“这怪得谁来?未收稻谷之前,我让你们一起随我到这里买房子,做些生意,你们只以为吃多大的亏,人人不愿意。收了稻谷卖了地再来,哪有许多房子给你们。”</p>

彭员外只是叹气:“棋差一着,便就不可收拾。现在想买房子,也没的卖了。租房做生意,赚的钱许多要交给营田务,着实不甘心。”</p>

一边说着,一边到阮得功的身边,靠在墙上,两人说话。</p>

见彭员外手上提个瓶子,阮得功问道:“你提了个瓶子,是要打灯油吗?我早就说过,何必如此麻烦?买一桶回去,灯油用完了,还落个铁桶,值不少钱呢。”</p>

彭员外道:“这道理我也晓得,可一桶油多少钱?我店里也没多少客人,点不了那许多灯。”</p>

上次史大庆被重惩之后,枣阳县的员外看清了营田务态度,又无力反抗,各自寻找退路。阮得功是本地的大员外,头脑灵活,及时跑到营田务来,盖起了这间铺子,作为自己的退路。那时候营田务一切初建,管得不严,比较容易就买下地来。其他人则首鼠两端,想着先收了稻谷,观望一番再说。没想到这么一犹豫,营田务这里的空地就被衙门盖满了铺子,并且对土地控制极严,想再自己盖铺子也不成了。彭员外这些后来的,只能租营田务的铺子做生意,没有阮得功这么逍遥。</p>

现在枣阳县的客户,绝大部分已经投了营田务,乡下的员外们无经为继,各自另谋生路。大部分都到县城里去,做各种生意,一小部分到了营田务这里。最顽固的是史员外,坚决不肯卖地,扬言就是地里全部荒了,也绝不卖给营田务。史家给客户加了工钱,留住了一些人,也不知道下年会怎么样。</p>

彭员外开的是一家客栈,地方还没发展起来,没有多少生意,堪堪顾住本钱。家里的地卖了,开店又没有什么钱赚,处处精打细算。阮得功开的是间杂货店,生意就好得多了,赚钱比以前还多。</p>

聊了几句闲言,彭员外道:“你家的二郎,听说送到叶县去学打铁去了,过得可好?”</p>

阮得功道:“员外,叶县学的可不是普通的打铁,可以制好多东西。我家二郎到了那里,着实是开了眼界,想不到世间还有那许多精巧东西。他信里的意思,是学了之后到铁监做事,我不许他。”</p>

彭员外奇道:“你家里有本钱,回来自己开铺子多少是好,二郎干嘛要进铁监?”</p>

“铁监里日子过得好啊。前些日子我去看过,他们那营房干干净净,街道平平整整,下雨了地上连个水洼都没有,哪里是我们这些乡下地方能比的!而且那里的孩子,五六岁便进学堂,学得好了一路学上去,不愁没有出路,哪个看了不喜欢。不过,我送孩子出去学习,是要他回来继承家业的,岂能让他留在那里。而且铁监附近,这一两年开了许多铺子,多是铁监里的人出来做的。什么做车的,制犁的,还有专门做油灯的,生意非常红火,钱极是好赚。他学上些手艺,回到枣阳县来,还愁以后赚不到大钱?”</p>

阮得功眼光长远,知道以前的日子过不下去了,第一个到唐州坐火车看了一圈。回来之后,便就把二郎送到叶县,去学机械相关的知识。乡下人分不明白,都说他去学打铁了。</p>

年轻人到了外面,立即被铁监吸引,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乡下的生活方式。富裕、文明,简直是另一个世界。阮二郎到了那里,过了没多少日子就想学好之后,到铁监里做活,不再回枣阳了。阮得功坐火车,特意到那里住了些日子,考察之后,得出结论,还是回来有前途。</p>

铁监再好,总有人觉得不满意。不断地有人从里面出来,利用学到的技术,开起一些小工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总起来还是赚钱的多。失败了的,也可以到别人的小工厂里做活,并不会面临生存危机。铁监在澧河南岸,大量小工厂聚集在澧河北岸,那里更加繁华。</p>

那里能办工厂,枣阳如何不能办?阮得功让自家二郎,好好学知识,也多学学那一带的小工厂是怎么做生意的。学上几年学成了,回家自己出本钱,让他办个厂子起来,以后肯定有前途。</p>

现在阮得功杂货店里卖的货物,好多是附近小厂子里做的。小厂经营灵活,价格便宜,虽然质量不如铁监的可靠,总是能用。现在是什么货物都缺,周围的人手里的钱有限,这些货物更加好卖。</p>

铁监做的是大宗生意,这些小店主本就不受欢迎,进货不方便。每次进货不但排队要等好久,因为数额小,经常还要跟其他店主拼单。你进几十样货物,每样十件二十件,铁监不想做这生意。这个时候小厂子的好处就显出来了,不但是不嫌弃,而且价钱还便宜。</p>

听阮得功介绍着叶县铁监那里的情况,彭员外道:“唉,世道变了,日子不能像以前那样过了。等过几日,我也让自家大郎到那里学些手艺去,不然以后怎么办?守着这家小客栈,赚不到什么钱。”</p>

阮得功道:“叶县那里的学校,都是衙门办的。学生分两种,一种天资过人的,不用交钱,只要学得好,学校还管吃管住呢。还有一种是天资一般,学就要交钱了。我家二郎看着伶俐,到了那里之后学起来却是不行。学了三个月考了一次,考的不好,要交学费的。连学费带吃住,可不是小钱。”</p>

彭员外道:“这钱花了,总是学到手艺,不是白花。不到这种地方,想花钱学手艺别人还不教呢。”</p>

阮得功点头称是。手艺人的手艺是吃饭的倚仗,哪里容易教人?都是替人做活,自己跟着学,看个人悟性。有钱人家也不行,读书写字、琴棋书画有人教,吃饭的手艺哪有教人的?叶县的学校,只要交钱进去,有专门的人教,而且还有教材,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p>

枣阳的这些员外,数代人都是靠着种地吃饭,突然间改变了生活模式,人人心里不安,做生意总觉得不踏实。去学上门手艺,比做小生意强得多了。阮得功迈出了第一步,好多人蠢蠢欲动。</p>

正在这时,浕水上一艘小船在码头那里停下,船上下来一对少年夫妻。左右看了看,两人来到阮得功和彭员外跟前,施礼道:“敢问两位员外,附近可有客栈吗?”</p>

彭员外忙道:“我家就是开客栈的,两位是要住店?到此处不知是做生意,还是探亲访友?”</p>

年轻人道:“在下徐克,是个游学的秀才。与此地的提举杜官人有旧,特来拜访。”</p>

第154章 投奔</p>

让徐克落座,杜中宵道:“前几日我接到家书,知道你二人到了襄州,说过几日来我这里。等了几日,却不想今日才到。既然到了这里,就不要乱想了,好好安顿下来。”</p>

徐克道:“学生本想前几日来的,因为替襄州的几位茶商帮着装车,耽搁了几日。”</p>

杜中宵奇道:“你帮着装车?看你不像做活的样子,再说茶商都是大商贾,哪有雇不起人的道理。”</p>

徐克道:“提举误会了。是先前修路的时候,这些茶商交了钱,说是提前定下火车运货的运费。这几日通了车,便有一些车厢给他们。只是装了几次,车厢都空的地方,装不满,因此烦恼。”</p>

杜中宵道:“哦,那你是怎么帮着他们解决的?”</p>

“学生让他们先在木头制的车厢里装好,一箱一箱编号,然后按号装进车厢里。”</p>

杜中宵听了就笑:“那你有没有想过,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装得又快又满。”</p>

徐克摇了摇头:“只是当时碰到这件事情,能装满车厢就好了,学生没有细想。”</p>

杜中宵一时兴起,道:“这可是门学问。像这种到处都是一模一样的车厢,要怎么装车,才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装满。到了地方,怎么卸车,才能够用时最短。便如你刚才说的编号,怎么编才是好的。比如说在站台上按着车厢里放的样子堆成垛,然后向车厢里面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编号小的先搬进去,还有一种是编号大的先进去。卸车的时候也是一样。所谓先进先出,还是先进后出,是不一样的。”</p>

徐克有些尴尬地拱手:“回提举,学生没有想过这些。”</p>

杜中宵大笑:“我也是听你提起,才想到这些。以后火车和船运货,要用到这些学问。”</p>

徐克的办法只是解决了把车厢装满的问题,而没有提高效率。最方便的办法,其实简单,就是提前堆垛,直接运进去。有个词叫堆栈,其实就是装货卸货的办法。徐克提起这个问题,杜中宵就想起来了。</p>

现在火车发展不久,铁路上的车其实不多,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跟修路相比,蒸汽机的产能更加难以提高,路上的车少,调度的问题不突出。以后车多了,调度会越来越复杂,车停靠站点的时间越来越短,怎么提高装货卸货的效率,还真是门学问。</p>

在车站,可以用增加人力的办法,矛盾还不算非常突出。在战场上,运输后勤物资,效率就至关重要了。借着徐克提出的问题,杜中宵觉得有必要专门研究一下军队后勤。</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