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89节(2/2)
众人听着金三讲现在生意的规矩,一起点头。金三建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建立人脉,为新的生意网络服务。近一年的时间,他了解到了现在的生意与以前不同,急需接人进自己的圈子。</p>
讲了一气,看看天色,金三道:“诸位远来,今日为你们接风洗尘。胜州城里最好的地方是不远的官酒楼,我去过几次,还是差了些。今日就在我府里,设一宴席,诸位莫怪。”</p>
众人连道不敢,一起谢过金三。</p>
到了后厅,一处花园的小亭子里,众人落座,上了酒菜来。</p>
众人看上来的菜,与昨夜帅府中的不同,更加精致。除了少数几样,连菜色都叫不出名字。</p>
金三道:“这是我从京城请来的名厨,烧出来的菜色。敢夸一句,胜州城里,再没有第二家!”</p>
众人一起称是,俱道是自己从前没有见过的。</p>
随着京西路的铁监崛起,铁路开通,天下这几年变得厉害。以前一座城里,数百年没有变化,现在却只要几年时间,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京城里的饮食,也因此改变了面目。现在的酒席,大多都是以炒菜为主,兼有些特色菜。金三请的京城名厨,也只是据说,他又没有去过京城,不过菜是烧得好。</p>
酒过三巡,话题散开,便就聊到了现在西域的形势。</p>
金三道:“西域说起来地方广大,其实人口不多。诸位都是从那里来,应该知道,西域最大的高昌城才多少人?比胜州都差了无数,更不要说跟内地的名城,如东京相比。铁路一旦修到了居延,就必然会进伊州。不管来的伊州城主心里怎么想,都改变不了。”</p>
李围道:“是啊,大家都心里想着,铁路到了居延,必然会向西修的。”</p>
金三道:“诸位路上坐了火车,应该知道,这路可是钱铺成的!从河州到居延,两千里路,不向西修进西域,居延何德何能,配上这样一条铁路!”</p>
崔营道:“确实如此。我们路上经过居延,那里除了驻军,再没有其他人影,修铁路过去有什么用呢!只有向西进西域,才有用处。中原进西域,无非是走南边的河西数郡,或者过居延。现在河西数郡还在党项手里,只有过居延,中原才能进西域。”</p>
李围点头:“正是如此。以后这条铁路通了,伊州必然成为要地。”</p>
其余人连连称是,特别是有几个不是伊州人的,特别赞成。</p>
金三道:“通了铁路,以后的生意就不能如此做了。只有在各地有人脉,有办法的,才能把持一地市场。长途贩运的,不再靠商队,而是走铁路,那就要在衙门有人。”</p>
众人一起点头。以后不靠商队,这一点比较愁人。至于铁路运输要衙门有人,现在还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现在除了内地的少数几条铁路,其他铁路的运力充足,一般不会出现排不上车的事情。当然以后发展,只怕都会如内地一样,想用铁路运东西越来越依靠衙门配合。</p>
杜中宵地位太高,对底下的事情不插手,与金三这些人接触不多。这一年时间,金三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打通胜州本地的人脉上,用功的主要是吏人。现在胜州车站,金三说要发一车什么,基本都没有问题。不管是发往中原,还是从中原发来,火车随叫随有。这是金三赖以自豪的根本,他的人脉。</p>
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现在是商场负责。一般的日常花费,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却是由这些商人负责的。他们谈的东西,杜中宵那里很多时候根本不知情,是不重要的事情。但实际对百姓来说,除了吃饱穿暖之外,日常生活还有许多东西,这些就要靠商人们了。</p>
第131章 京城来使</p>
五天之后,陈希志陪同朝廷派来的使节,同修起居注的贾黯到了胜州。并带来朝旨,让陈希明与贾黯一起,乘火车赴京。</p>
迎了贾黯入官衙,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使节此来,除朝旨外,不知朝廷还有何吩咐?”</p>
贾黯道:“今年夏天,铁路就可以修到居延县。朝廷不想停留,想一直修到伊州。现在赵滋大军在居延,西域的黑汗国和高昌国尚在犹疑,要趁他们定计之前,占住伊州。”</p>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倒与朝廷同计。铁路到居延,当在七八月间,还可以向西修两三个月。如果能修到马鬃山下,那就极好了。星星峡虽是要地,并不险要,铁路到了马鬃山,大军可以直起,顺势直下伊州。大军只要到了那里,就一切都好办了。”</p>
贾黯道:“节帅的奏章,圣上和枢密院看了极是认可,愿意照办。此去京城,如果陈希明本人没有异议,可以不回伊州,改为在京城居住。伊州一切,交予节帅处置。”</p>
杜中宵想了想道:“居延到伊州约有一千五百里,铁路修起来并不容易,要从容行事。现在河曲路修铁路的人,是顺化渡一战时,俘的党项战俘,已经修了一年路了。前些日子我问过,这些人在本朝修造铁路,因为饮食充足,过得倒还舒心。不过,时间长了,人心难免会变的。我本来想的是,他们把铁路修到伊州,便就放为良民。一部分在西域屯田,另一部分则沿铁路分布,维护铁路。”</p>
贾黯道:“节帅如此安排,朝廷没有异议。不过,这些人终是外族,如此布置当安排妥善。”</p>
杜中宵点头:“是啊,终究是外族,让他们守铁路,要冒些风险。没有办法,他们是修路的,对那里熟悉,是合适人选。而要从中原招人,以这条铁路沿线的条件,实在难啊!”</p>
贾黯默默点了点头,这是实情。这条铁路过了胜州,便就穿行于荒漠之中,人烟稀少。周边本来人口就不多,到哪里去招人来驻守。那些党项战俘,因为生活条件反而要强于党项军中,管理修路的人员又用的方法和缓,并没有怨言,兢兢业业修路。不过时间长了,就很难如此。</p>
铁路到了伊州,就打开了进入西域的大门,后面的事情没有那么急迫了。</p>
前些年对党项的失败,让皇帝赵祯对军队非常失望,很多政策都是由此而起。河曲路一战,彻底改变了前面连战连败的阴影,朝廷政策大变。重入西域,复汉唐雄风,被放到了一个特殊地位。陈希明主动入京,表明态度,朝廷坚定了加快进入西域的决心。</p>
王拱辰回去之后,说服了皇帝赵祯,让他明白,对禁军的改造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京城军校出来的人,还不能跟河曲路这里相比。要想完成转变,需要大量撤换禁军人员,而这需要的是时间。便如杜中宵在随州练兵时一样,大量招人入军校,并大量选汰,用四五年的时间,禁军才能整训完成。在这之前,真正能打的军队,还是河曲路这里。</p>
河曲路的新兵已经整训完成,补入各军,军队的规模基本保证。但军官的质量,用杜中宵的话讲就是惨不忍睹,与以前自己的那支军队相差甚远。这没有办法,来的军官都有职级,从军校出来,只是学了些知识,能不能用,能用多少,都控制不了。新成军时期,就是如此,只有经过大量战争,从这些人里选出合格的军官。进入西域,面对并不强大的敌人,是个练兵的机会。</p>
人员已经撤换,新来的人,对自己的身份很清楚,这个时候也不怕杜中宵权重。因为如此,朝廷对进占西域十分热衷,一心想在今年进入伊州。</p>
杜中宵听贾黯讲朝廷的情况,有时点头,有时沉默不语。出乎自己意料,朝廷对于建功立业,有出人意料的兴趣。自己本想稳扎稳打,在朝廷的眼里,显得有些过于迂腐。现在的西域,各方势力对于铁路的出现还没有反应过来,几乎是放在那里的桃子,早一步过去,就早一步摘到手中。</p>
贾黯说完,对杜中宵道:“后日,我就与陈希明等人一起入京,节帅不必再为此费心思。后边只要用心于到居延的铁路,尽快修通,而后向伊州修去即可。”</p>
杜中宵道:“朝廷既是如此安排,我自无异议。不过修铁路不是容易的事,怎么也要明年,才能修到伊州。这一年多的时间,难保契丹和党项没有其他的变化。”</p>
贾黯道:“出了事情,朝廷再另行安排就是。节帅只管催促赵滋,尽快西进。”</p>
杜中宵点了点头:“那便如此。对了,留陈希明在京城,随他去的那些商人怎么办?据我所知,里面不少人,本来就不是伊州人氏,只是随着商队做生意而已。”</p>
贾黯道:“看陈希明的面子,这些人此次生意,朝廷会成全他们。以后使节入京,都是坐火车,不会再如此郑重了。西域的生意,现在朝廷的意思,还是由胜州安排。此次入京的使节,入京之后,可以先行返回,由节帅处置。是让他们留在胜州,而是放归故里,节帅自决即可。”</p>
杜中宵听了笑道:“他们都是西域人氏,回来了当然放归故里,留在胜州哪个愿意?真要到胜州来做生意,他们必然仔细安排,才安顿下来。”</p>
贾黯道:“这些边事的细节,非我所知,我只向节帅转述朝廷意见。”</p>
杜中宵道:“好了,朝廷的意思,我已经知道,自会处置。陈希明住在新建的驿馆里,使节已经派过去,想来很快就要到官衙了。等到他来了,你同他商量,到时如何动身。此次他来,我在未到河州的时候就安排了一列专列,你们一起乘车入京。”</p>
贾黯同意。此次到胜州,贾黯是有自己的专用车厢,一路挂在其他车上,到达这里。回京可以挂在陈希明的专列后边,一起回到京城。</p>
杜中宵作为边帅,统管一路军政,不只是自己有专列,还可以安排专列。现在单线铁路的调度,是每隔固安距离,以一个车站为准,只发单向火车。过了特定时间,则发另一个方向,非常麻烦。单线铁路的速度,真的差不多是双向铁路的一半。</p>
在内地,单线铁路基本已不能满足需求,开始修建双线铁路。通向西域的铁路,解决有无问题,只是单线,已经足够了。那里人烟稀少,没有建双线铁路的必要。</p>
从中原到西域去的路线,还是以走河西数郡为上。虽然数百年动荡,河西数郡也已人口不多,比现在的北线,还是好了许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