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07节(1/2)

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仆固臣带人开了城门,出了城。到了赵滋面前拱手:“将军,高昌已经开了城门。还望将军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入城之后,不要纵人杀掠,善待百姓。”</p>

赵滋道:“你说的什么话!我们是朝廷兵马,此是王师西来,怎么会苛待百姓!”</p>

说完,对身后边的秦友朋道:“秦将军,带你属下兵马入城!凡高昌兵士,取了他们的兵器,</p>

先妥善关押,等节帅来了,再做处置!记住,大军入城,不得取城中官民百姓的财物,否则重惩!”</p>

秦友朋叉手唱诺,去带了自己本部兵马,先进到了城里。</p>

柳中城里,杜中宵拿着赵滋送的公文,对富弼道:“这个北庭汗王,昨夜带了统兵将军,还有一百士卒,从城上缒下来,想逃出包围,回北庭去呢。赵滋三万大军围城,没有把城围得水泄不通,怎么可能没有守捉的队伍?结果出城没有多久,便就被守捉的人捉了。今日赵滋押着北庭汗王,去叫开了高昌的城门,高昌城已经被攻下来了。收拾一番,明日我们便到高昌城去。”</p>

富弼道:“北庭汗王倒是有勇气,被围城之后,还敢想着突围。现在拿了他,节帅欲如何?”</p>

杜中宵道:“这种令人头痛的事情,还是让朝廷去管吧。拿到的北庭汗王和高昌的统兵将军,过两天送到京城去,算是献俘。我们到了高昌之后,想一想怎么对付焉耆。”</p>

富弼道:“拿了北庭汗王,如果让焉耆献城投降,不知他们会不会答应。”</p>

杜中宵摇了摇头:“此事不好办。高昌的兵马主要在焉耆,北庭汗王如果降了,去书让他们投降还好说。如果不然,他们手握大军,不打一场,怎么肯降?”</p>

富弼道:“两万余兵马,他们也守不住焉耆。再者没有高昌供应粮草,那两万多人,焉耆岂能养活得了?左右是一个冬天,来年春天断粮,他们必然会投降的。”</p>

杜中宵道:“副使莫忘了,南边还有黑汗。所以我们要尽快到高昌,善后处理得好了,焉耆的人必然得到消息,才会投降。只要下了焉耆,高昌境内再无大军,可以轻易平定。”</p>

富弼点头:“依枢密院意思,只要占了高昌,此战便就大胜。如果再把其余地方占下来,可以说出乎朝廷意料了。只是节帅已经答应了先前修路的党项战俘,修到伊州后就放良。如若不然,可以让他们继续修路。铁路修好了,西域才会真正安定下来。”</p>

杜中宵笑道:“副使,党项战俘已经修了两年多路,什么都见过了。再让他们苦干下去,非要出事不可。党项战俘放良之后,选了些技术好的人,等修路的厢军来了,编入厢军就是。”</p>

两年多的时间,以前营养不好的战俘都养过来了,再靠着吃得好,就让他们苦干如何愿意?这种大工程,还是应该由厢军来干,相当于国家负担。</p>

两年多的大规模整训,许多禁军不愿再参军,被编入了各种各样的厢军。全国三十余万厢军,两年时间膨胀到六十余万,大多都是从禁军来的。缺额的禁军,则征调良家子,这时的军队已不一样。</p>

杜中宵河曲路大胜之前,全国禁军八十余万,经过整训,现在约有七十余万人。除了杜中宵在河曲路的十七八万人,还有河北路近二十万,河东路约十万,陕西路约十五万,其余的驻于两京。</p>

这样的禁军规模,对现在朝廷来说,负担已经不沉重。随着杜中宵在京西路的改革推向全国,朝廷财政收入翻了几番。只是大多对于朝廷都是实物,各路纸与铜钱一比一兑换,纸面财富增加不多。特别是民间的商业,由于收税成本太高,还没有完整的财税制度。</p>

现实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冲破了原先的统治模式,新的制度又不完善,现在正是这个时候。如果制度完善,凭着宋朝国力,养兵百万不是难事。厢军其实不能算军队,他们更像工人。只是原先一切向禁军倾斜的制度,让他们收入较低罢了。</p>

第177章 分进南北</p>

望着前面的高昌城,杜中宵对富弼道:“自唐设西州,这里就是西域最大的城池,历经数百年,依然巍然如此。占领了此城,西域便如同重回朝廷,可以经略向西的商路。”</p>

富弼拱手:“自节帅北来,两年前占领河曲路,今天又重开西域,实是未有功勋,朝廷之福。”</p>

杜中宵摇了摇头:“西域本多小国,高昌虽然说是一国,其实都是各地自治。此次西来,最激烈的战斗竟然发生在柳中,谁又想得到?回鹘本非西域土著,被我们所败,实在是天理之常。”</p>

两人正说着的时候,赵滋带着手下将领和高昌城主仆固臣迎了过来,向前行礼。</p>

叙礼毕,杜中宵道:“仆固城主及时献城,免了过多杀伤,实有大功。现在城中的事务,先由城主代管,算为朝廷尽忠。等朝廷派了知州来,城主便去京城,接受赏赐如何?”</p>

仆固臣拱手:“但听节帅吩咐。”</p>

杜中宵点头:“如此最好。我们入城,看看西域第一大城到底如何!”</p>

进了城门,杜中宵看城中秩序井然,街道两边的店铺全都开门,对赵滋道:“好,要想得到地方的人心,便就当爱护百姓。你入城之后,约束属下,不骚扰百姓,实是大功!”</p>

赵滋叉手:“有节帅军令,岂敢违背!”</p>

看着两边的街道,杜中宵对富弼道:“不知道在胜州的胡商,有多少人的根本在这里。你看这里的市面景象,不知道比西州强了多少!那些胡商知道我们入高昌,不知心情如何。”</p>

富弼道:“有高昌在的时候,他们便就没有人走伊州,必然是跟回鹘人关系好的了。节帅一直不许官员与地方的胡商过多接触,想来也是知道如此。”</p>

杜中宵点头:“到胜州的胡商,都是从这里出发,向北远行万里,到了丰州才穿过阴山。如果不是跟回鹘人关系好,怎么会如此?现在我们入高昌,生意要另一种做法了。”</p>

西域地广人稀,物产并不丰富,有那么多中原需要的货物,只是转运罢了。杜中宵想的,是经过陆上道路,跟西边的大国直接接触,不要经过中间转手。不然一出乱子,贸易路线就断了。</p>

进了城主府,众人分宾主落座,行礼如仪。</p>

杜中宵道:“高昌城一下,现在唐时的西州便就归于朝廷治下。以后这里如何治理,是朝廷定的事务,我们慢慢等待就是。现在先由仆固城主出任权知西州,管理周围二十二城,如何?”</p>

富弼道:“正该如此。大军初来,许多事务不知底细,不要大动。”</p>

仆固臣拱手:“节帅如此安排,我领命就是。”</p>

杜中宵道:“既如此,那就晓谕地方,安抚民心。一切初来,官府的文书,原则上要用汉文,只是新来,先用汉文和回鹘人并行一段时间。军队里派出书吏,帮着城主做事。”</p>

仆固臣知道这有监视的意思,只是大军入城,他也不能拒绝,拱手答应。</p>

杜中宵对张昇道:“高昌城已下,现在西域的战事,最重要的是南边的焉耆。张岊驻盐城,把守焉耆来的谷口。张副使过几日,到盐城去,与张岊一起,做此大事。”</p>

张昇拱手听令。张岊手下五万大军,对付焉耆足够,不需要赵滋手下兵马。</p>

杜中宵又道:“一个月以内,张岊的大军要全部集中到盐城,准备与焉耆作战。赵滋,你安排手下兵马,除了留一万人把守各城外,其余军队集中到白水城,准备进攻彰八里。”</p>

赵滋叉手唱诺。没有了高昌城内的约万人,高昌在北方三城彰八里、仰吉八里和北庭,都没有多少军队。派两万人去,已经足够,包含了防备其他防牧民族的意思。回鹘在高昌的人口,大多分布在天南以北,主要是靠游牧为生。高昌的军队多是征回鹘人入伍,回鹘丁壮多在焉耆。</p>

安排了今后的布署,杜中宵道:“今日经略司搬来了高昌,晚上设酒宴庆祝。在座的人,晚上都要来,好好热闹一翻。听说这里的羊肉极好,都是旁边天山放的牧场放牧的,不可以不尝。”</p>

众人称是。</p>

送别了众人,杜中宵与富弼在官厅坐着,商量今后的局势。</p>

杜中宵道:“西域本是汉唐故土,只是离着中原太过于遥远了,中原一乱,西域必丢。在唐时驻军多的地方,汉人本有不少,便如高昌。现在仆固臣依番法治之,没有办法,我们对这里一点不熟。这不是长久之计,应当尽快熟悉地方,依朝廷律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