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37节(1/2)

刘几离开,狄青坐在案后,闭目思索。说起来,虽带兵平了侬智高之乱,狄青从军二三十年,还是第一次指挥这么多军队,单独作战,是以格外谨慎。自己的军队,对方的党项布置,反复思索。应该如何进军,后勤怎么保障,怎么攻敌,都是慎之又慎。</p>

杜中宵根据营田厢军训练和河曲路作战实际整理出来的那一套,军校中虽然有教,狄青也认真进军校学过,还是觉得不习惯。各种各样的计算,复杂而又庞大的指挥机构,都是以前军中所无,狄青以四十多岁的年纪,学习起来也分外吃力。数年的时间,狄青知道大概,却不能完全掌握。</p>

此次进攻党项,狄青最终还是决定,抛开河曲路的做法,还是按照旧的作战方法来。军中的将领大量使用旧人,缩减了指挥系统,以使自己的决定能最快速度到达各军。不过三十万大军,还是让狄青觉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减,人数一多,需要考虑的东西就太多了。</p>

前边桌子上,是巨幅的葫芦川一带的地形和军情地图。制做地图的是军校出来的人员,画得非常详细。不过,狄青还是不习惯对着地图作战,他更愿意把一切装进脑子里,自己思索。</p>

旁边的偏帐里,几个参谋人员无所事事。有的随手乱翻着桌上的文件,还有的坐在座位上,傻傻看着外面出神。这几个月,他们这些帅帐的主要人员,实在没有事干。</p>

甘兴叹了口气:“以前在军校里的时候,听教官讲起他们在河曲路打仗,最忙的就是他们。帅帐的所有事情,小的帐内布置,大的命令拟定,都是参谋在做。我们随着太尉到了这里,却终日无所事事,旁边太尉倒是忙得昼夜不分,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p>

于成越道:“有什么办法?太尉是打了几十年仗的人,什么都放在心里,生怕说出来,一不小心就走漏了消息。我们这些人除了送送军令,也就没什么事情了。”</p>

一边案后的冯强道:“你们知道什么!如何作战,都在太尉的肚子里,需要我们多说什么!只要军令无误,及时送达,便就是做得好了!”</p>

甘兴道:“那是,冯将军是太尉看重的人,事事都要去商议,跟我们可不一样。军校里学的,可不是这样做事。我们要计算各军物资,计算进攻路线,分析对面敌人,预估胜败,要给主帅提供各种作战计划。现在这些一概不做,连军情我们都不知道,实际也做无可做。说到底,军校里白学了呗。”</p>

冯强道:“军校里学的,是河曲路杜中丞的战法,我们当然不同。狄太尉从军已有数十年,什么事情都装在他的心里,哪里需要我们去做!你们只要安心做事就好,哪来的那么多牢骚!”</p>

甘兴道:“是啊,只要安心做事就好。可现在,我们有什么事情做?看看大战将起,我们一个多月来就是在这里坐着,还不如放到各军去。”</p>

冯强道:“全军整训,是圣上钦定,军制如此定下来的,你们安敢妄自议论!”</p>

于成越站起身,到了帐门口,看着外面的太阳,道:“是啊,圣上钦定的事情,哪个敢说话。甘将军,没事晒晒太阳,看看四周景色,岂不是好?”</p>

甘兴听了,站起身来,到了门口的另一侧,看着外面的景色,道:“说的对,不能乱说话。没事了看看风景,多歇息歇息,如何不好呢?”</p>

冯强看看其余不说话的人,又看看门口的两人,气鼓鼓的,不好再说什么。自己是狄青特别看重的人,许多事情都一起商量,跟这些人当然不同。</p>

狄青看重冯强,是因为他吏事精熟,做事麻利,是个好帮手。说到底,狄青虽然识字,但无法亲自处理军中的文书,需要这样一个人。现在冯强,更像是以前军中主帅倚重的吏人,而不是一个参谋。</p>

第40章 大臣议战事</p>

见到刘几过来,甘兴和于成越急忙行礼:“见过太尉!”</p>

刘几看了看两人,点了点头,走进了帐房里。帐房里的众人急忙行礼。</p>

看了看众人,刘几沉声道:“你们这里听说事情不多,有没有手头没有要紧事情的人?”</p>

甘兴忙道:“回太尉,我们几个,已经许多日子没有事情做了,天天在这里数蚂蚁——”</p>

“不要嘴贫!”刘几沉声道:“若是没有事做,来几个到我那里。安将军回来,告诉他一声就好。”</p>

几个人躬身称是。</p>

刘几看了看帐内的情景,暗暗叹了口气。当初从随州去救唐龙镇的时候,参谋是最忙的人群,几乎日夜不休。现在却成了最闲的人员,天天没有事情干。狄青不用他们,不如自己用起来,好好规划一下将要到来的战事。有没有再说,总不能把人都闲废了。</p>

崇政殿里,杜中宵安坐位子,听着上面的赵祯道:“今日召众卿来,是因西北战事。昨日有狄青送来奏章,言其已安排兵马,准备攻略党项。贾太尉,狄青一军如何安排,你讲给众人,看其如何。”</p>

贾昌朝捧笏称是,道:“依镇戎军狄青所奏,其治下现有兵马二十八万七千五百人,枪炮精足,马匹众多。全军结成大阵,沿葫芦川河谷北行,直取赏移口。谷道两侧虽有道路,然党项兵马不足,无法迟滞大军行进。攻取赏移口后,分兵两路。一路由狄青亲自带领,去攻党项之韦州监军司。另一路则由刘几帅领,去攻西寿监军司。每路约十五万人,党项必不能抵敌。取了两监军司后,合兵一路,去攻鸣沙。夺占鸣沙县后,大军扫清周围,先在那里驻扎。而后选择精干人员,修筑从镇戎军到鸣沙的铁路。以后有了铁路支撑,大军直上,去攻取灵州。”</p>

一边的王德用道:“如此行军虽然迟缓,却最稳妥。鸣沙位在群山和黄河之间,铁路修到那里,大军再无阻滞。以那里为依托,进攻灵州是最合适的。”</p>

张方平听了,不由皱起眉头:“如此作战,必然迁延时日。不知狄太尉预计,攻取鸣沙约需要多少时日?修好铁路又要多少日子?什么时候可以进攻灵州?”</p>

贾昌朝道:“狄太尉预计,年底之时,应该可以攻占鸣沙县。而后调集人马,修筑铁路,约到下年夏季,铁路就可以修通。到了下年秋天,大军可以直取灵州。”</p>

张方平听了不由摇头:“太尉,大军一动起来,消耗的物资可不是在镇戎军时可比。仅仅做攻灵州的准备,就要一年,时间未免太长了些。朝廷虽然物资充足,如此也会困难。”</p>

贾昌朝道:“有什么难的?去年两淮收成极好,和买了许多粮草,沿铁路运过去,路上又少不了多少,足够支撑。近三十万大军,不如此小心,只怕会出乱子。葫芦川虽然平坦宽阔,两则山中却有不少谷道通向党项。大军如果分散,党项从谷道中出兵,只怕会吃他偷袭。好水川一战,本朝损失不少,不可不引以为戒。那里地形复杂,大军聚集比分散好。”</p>

张方平道:“可近三十万大军集中在一处,从镇戎军为他们运粮,可不容易——”</p>

贾昌朝道:“大参不必担心这些,狄太尉已妥善安排,军中自会有人运输粮草物资。”</p>

张方平微微摇了摇头,也懒得再讲。向前线供应物资是三司负责,近三十万大军,需要的可不是小数目。粮草是运输容易,可仅仅两淮和买的怎么够?这样打法,需要数路供应,动静可就大了。</p>

文彦博道:“我看杜中宵丞在河曲路时,几次作战,都是数万人,分兵几处,每次速战速决。这样迁延一两年,徐徐而进,委实周全,可朝廷要支持人们,确实不易。”</p>

贾昌朝道:“此次攻灵州,是灭国之战,岂是以前的战事可比?朝廷需集中全力,保证这一战!”</p>

一边的欧阳修道:“近三十万大军,用一年时间,攻取鸣沙,仅仅是占据葫芦谷而已。这样安排是不是过于拖延,还是再议一议。”</p>

赵祯见枢密院和政事堂争得厉害,道:“狄青已去镇戎军数月,熟知那里的地理军情,如此安排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不过,近三十万大军如此谨慎,是不是过于保守了一些?”</p>

贾昌朝道:“回陛下,是保守了一些,不过胜在稳妥。”</p>

赵祯看看一边的杜中宵,道:“杜中丞觉得如何?”</p>

杜中宵道:“现在军中与以前不同,自有编制。不知镇戎军的大军,一共分成几路,各路的将领是谁?这几路的任务如何?镇戎军到赏移口二百余里,以每日行军三十里计,也不过七八日时间。如此一来前军到了赏移口城下,后军还在镇戎军,是不是拉得过长了些?”</p>

贾昌朝道:“前线大军,自由狄太尉依具体形势安排,不全依编制。正是因为行军不易,狄太尉才吩咐全军一路,不给党项可乘之机。”</p>

杜中宵道:“难道前军到了赏移口,就等在那里?”</p>

贾昌朝道:“他们自然立营垒,准备攻城器具,等候大军到来。”</p>

杜中宵愣了好一会,实在想不出来这种仗要怎么打,只好道:“如此打法,与河曲路时不同。我们都是把全军分成几路,与敌作战有哪些任务,各部如何行军,都规划清楚。中间或有意外,自然及时变换战法,或者使用预备队。如此全军一起,各部分不清楚,该如何说?”</p>

王德用道:“中丞的安排自然是极好的,只是禁军一时间无法做到。各部一旦分兵,就很可能被党项抓到机会,出现难以预料之事。”</p>

杜中宵听了,看了看周边的大臣,无奈地道:“全军整训已经数年,大多将领入军校学过,不会如此吧?大军作战,最忌混杂不清。应该编制清楚,各部任务明确,不然许多事情说不清楚。”</p>

这种安排是杜中宵怎么评价?完全是三十万大军猥集在铁路线尽头,靠着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强大的军力,硬压下去。党项小国,倾其全国之力,不能截断宋军的铁路,就完全没有办法。铁路线怎么可能切得断呢?派少量兵力,纵然受到骚扰,宋军也可以尽快修复。派大军攻占要点,党项又做不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