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上膈 第六十八(1/2)

好书推荐:

一、古文</p>

(一)灵枢 上膈 “上膈”》主要内容如下:</p>

1 梗概:</p>

黄帝向岐伯询问关于“上膈”和“下膈”病症的问题。黄帝表示已经了解了因气机郁结在上脘形成的食后即吐的“上膈”证,但对于因虫积在下所形成的“下膈”证,即食后经过一天左右才吐出的情况不太理解,希望岐伯详细讲解。</p>

岐伯详细阐述了“下膈”的病因、病理、症状以及治疗方法。</p>

2 主题:主要围绕膈食证展开,重点探讨了下脘虫积成痈导致的“下膈”病症。</p>

3 情节:</p>

病因阐述: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情志活动、饮食没有节制、不能适应气候的寒温变化,会使脾胃运化失常,寒湿流注肠道之中。肠道中的寄生虫因寒冷而集结在一起,聚积在下脘,导致肠胃扩张,卫气不能正常营运,邪气稽留在此。</p>

病症表现:人在进食时,寄生虫闻到气味便上行觅食,使下脘空虚,邪气乘虚侵入,稽留日久形成痈肿。内部痈肿会使肠管狭窄、传化不利。如果痈肿发生在下脘里边,疼痛部位较深;发生在下脘外面,疼痛部位较浅,且痈肿部位的皮肤会发热。</p>

治疗方法:针刺时,用手轻轻地按摩痈肿的部位,观察病气发展的动向。先浅刺痈肿周边,再逐渐深刺,反复行针但不超过三次,根据病位的深浅确定进针的深度。针刺后加用熨法,使热气直达体内,让阳气日渐温通,邪气日趋衰退,内痈逐渐消溃。同时,要配合适当的调理,保持心境安闲,然后服用咸苦的药物,以软坚化积,使食物得以消化而向下传输。</p>

4 指导思想:</p>

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情志、饮食、气候等多种因素相关。比如文中强调了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