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以工代赈(1/2)

这番话,让长孙皇后瞪大眼惊住了。</p>

一月之前便猜到了?</p>

“既然你一月之前猜到了,为何不禀报与你父皇?”长孙皇后依然很生气。</p>

就因为刚才李承乾应了一声百姓受灾,他很开心的话。</p>

李承乾表情无奈:“母后,百姓受灾,儿一月之前猜测到,可是百姓受灾可能不止一月,底下官员没有奏报朝廷,说明他们想掩盖事实。”</p>

“儿只能第一时间想对策该如何解决灾情一事。”</p>

“目前儿手头上有粮食百万石,半月之后便会有粮食源源不断的送往长安,只要难民能够到达长安,儿便能保证不会有一个灾民饿死在长安。”</p>

嘶!</p>

听这话的口气,长孙皇后和红秀都震惊不已。</p>

长孙皇后震惊的是李承乾这话就像是一名土财主,富可敌国的那种土财主。</p>

她再看看自己身上的裙子,都露出脚踝了。</p>

儿子是富甲一方的太子,自己则是穷的裙子都要短两寸的皇后。</p>

怎么想怎么不舒服,或许陛下是对的,这小兔崽子就应该狠狠敲一笔。</p>

李承乾不知道长孙皇后在想什么,久久没有听见答复,他只能无奈的继续说道:“母后刚才儿开心,那是因为有了灾民,南崖村便可以多招一些人。”</p>

“现下南崖村人手紧缺,造监狱需要人,造学堂需要人,造孤儿院需要人,生产东西也需要人。”</p>

“母后有所不知,现下小小一个南崖村需要给大唐提供雪花食盐、纸张、书籍等等,真的是一天时刻不停的再生产也赶不上需求。”</p>

“如果我们这些东西不能够生产出来,五姓七望极有可能死灰复燃,绝对不能够让他们有喘息的时间。”</p>

这下长孙皇后还有什么听不懂的。</p>

无非就是要这些难民去南崖村给这个自古以来最富有的太子做工罢了。</p>

虽然刚才李承乾回答的话长孙皇后不生气了,可面对自己儿子这么富有的态度,她依旧佯怒道:“难民你全安置到了南崖村,那这些难民家乡的地谁来种?”</p>

民以食为天。</p>

在大唐种地才是百姓唯一的出路。</p>

因为考状元,他们书都买不起,又如何考状元做官?</p>

去做工?</p>

唐朝做工几乎是要签卖身契的,工可没那么好做。</p>

良籍变奴籍,要不是迫于生计,恐怕是个人都不愿意。</p>

李承乾对这些事情早已了如指掌。</p>

“母后,家乡的地可以卖给儿啊,然后在南崖村安家落户,每月领工钱,又不需要入奴籍,孩子还能够读书,多好的事情啊。”说着,李承乾越来越自豪的昂首挺胸道:“几万人不种地,大唐也不会没粮食吃,只要李师在林邑的仗打赢了,那里可成为大唐的粮仓,甚至可以成为天下粮仓。”</p>

闻言,长孙皇后想反驳,可又不知道如何反驳。</p>

这些事她都知道,关于林邑盛产粮食她也是知情的。</p>

事实也是如此,几个小国竟然能够提供大唐每年一千万石的粮食,足以证明了此事。</p>

她也不是抬杠,只是皱眉道:“你又为何知道李靖能够打赢林邑呢?”</p>

毕竟打仗之事,并无百分百。</p>

说不好水土不服都会输掉一场仗。</p>

李承乾却自信满满道:“儿相信,李师乃大唐军神,别说小小林邑,等儿收拾完五姓七望,就要上奏父皇,将李师派去东突厥,一报武德九年渭河之辱。”</p>

嘶!</p>

长孙皇后和红秀都不敢相信,刚才乖巧听话的孩子,怎么忽然提到打仗和赚钱,完全就变了一个人。</p>

而且还知道渭河之辱。</p>

这是李世民的耻辱,也是大唐的耻辱。</p>

被人家二十万人,长途奔袭上千里,而且还直达京师城下,差点城破。</p>

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一种耻辱。</p>

长孙皇后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的问道:“那你说说,此次灾情,又当如何解决?”</p>

其实这话,她不是替自己问的。</p>

既然太子有天才之名,倒不如替陛下问问,也懒得陛下拉不下脸。</p>

李承乾正打算说,可想到了,露出了狡黠的笑容:“母后,你是替父皇问的吧。”</p>

被揭穿,长孙皇后面不改色的微微颔首。</p>

“身为大唐太子,难道不应该为大唐百姓出谋划策?不应该为朝廷解决麻烦吗?”</p>

此时的长孙皇后不像是在跟自己儿子说话,而是像是在跟一个已经及冠的太子说话。</p>

太子及冠便要处理朝政,参与政务。</p>

虽然李承乾才九岁,但是长孙皇后知道自己孩子非常人可比,满朝文武解决不了的问题,太子却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已经能证明这一点了。</p>

李承乾听着长孙皇后这话,心里有些不开心,又变回了一个赌气的孩子,嘟着嘴道:“可儿才九岁,并不能参与朝政。”</p>

差点被这话给气笑的长孙皇后终于明白了李世民为什么要叫李承乾逆子了。</p>

果然叛逆。</p>

“你难道参与朝政还少吗?本宫都没有你多。”长孙皇后冷笑着开口。</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