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亡与不亡(2/2)

能在几乎所有学派也教授的基础教育上杀出重围,这位老人的能力可见一斑。</p>

“孤在燕地时,发现有些落魄士人已经连文字都看不懂。问他们原因,皆是因为已经家中败落,已经读不起书了,家里识字的长辈去世前没来得及教授太多,就只能略认得几个字了。”</p>

小白叹息一声。</p>

“现在的字,学起来还是太难了,毕先生。”</p>

奇水学派、上雍学派的几位贤者也都轻轻点头,以示赞同。</p>

“更简单一些,才更好学一些。”</p>

他们一个在南边蛮荒之地推广教育,一个疯狂把教育下沉,都是无比认可皇帝这个想法。</p>

现在的字,太难写,太难学了。</p>

收到公孙弘的信,知道改字一事还愿意坐在这里的,几乎都是认可这个事的,因此并没有人说什么不该改字的话。</p>

曹佩代表溧阳学派主动出来,“陛下初选贤才之时写的几个字,草民也见过,可否请教陛下,对改字一事有何要求?”</p>

“百年前的文字和现在的文字也天差地别,从前的字如何演变成现在‘形相似,音相通,意相联’的字,以诸位的学识,比孤懂得多。</p>

孤要的是字好学、好写、好解,它们不能是需要人研究的画,而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代表什么的符号。”</p>

公孙弘亲自站起来,拿出一份白色的丝帛在众人面前展开。</p>

“这是我与陛下尝试改字时,试着写出的数字和千百万。现在的字里,一些不该有的笔画过于浪费时间,我与陛下彻夜未眠,定下了点、横、竖、撇、捺、提、折、沟等基本笔画,依据这些笔画再来造字……”</p>

公孙弘展开的丝帛上,黑色墨迹的数字与笔画,还有它们尝试组合搭配的步骤都一清二楚,让在场贤者们凝神静气,认真观察。</p>

皇帝说的没错,要论起对文字的了解,他们这些人的学识就是大晋最顶尖的那一批。</p>

就算手头上没有笔墨,看着公孙弘掏出的笔画样字,他们脑子里也能浮现各自所学的古老文字,再是各国不同的篆书。</p>

对比起来,哪怕他们从小都是学的篆书,也觉得公孙弘与皇帝改的字是更简单,并且漂亮至极。</p>

征得皇帝同意后,贤者们也坐不住了,都站起来,凑近了去看公孙弘手里丝帛的样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