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忧郁的文字坚强的灵魂(1/2)

九月,</p>

初秋时节,北大西门南华表下的银杏树叶渐渐染上了金黄的光辉。秋风轻拂,树叶如同细雨般飘落,将校园的小径装扮得如同金色的地毯。</p>

在全系师生的共同见证下,李立文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以及北大教授的聘书。</p>

至此,李立文的大学生涯正式宣告结束,但是,也正如北大校长说的那样,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p>

passion!</p>

晚上,为了庆祝大学圆满结束,李立文特意宴请了学校的老师及诸位领导。酒过三巡后,邹教授拉着李立文的手问道:“最近有什么文学计划吗?”</p>

“唔……我前不久刚给《萌芽》投稿了一部短篇散文。”</p>

“哦?散文?”邹教授眼睛一亮,露出感兴趣的神情:“你还会写散文?”</p>

“当然啦,老师。”</p>

“什么时候发售?”</p>

“应该是九月十几号吧,具体我没问。”</p>

“那行,到时候我一定好好看看。”邹教授点点头:“有没有想过给《人民文学》投稿吗?”</p>

李立文一愣:“《人民文学》?”</p>

“没错,《人民文学》的主编想找你约个稿,但是又怕你不同意,所以先找到我这里了。”邹教授解释道:“你不用管我,我就是来穿个好,你要是想写就写,不想写就算了。”</p>

“行,老师,我明白了,等会儿您把那个编辑的联系方式推给我吧,我和他沟通。”</p>

“嗯。”邹教授端起酒杯,和李立文碰了一下,笑着问道:“毕业以后,有什么安排吗?要是没安排的话,我让院里给你安排几节公开课上一上。”</p>

话音刚落,李立文赶紧摆摆手:“可别,老师。我这刚准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你可别给我安排活了。”</p>

“行吧。”邹教授笑了笑:“来,喝酒喝酒。”</p>

……</p>

如果从站在未来的角度上回看2017年,那估计谁都不会想到,世界的新格局将会在这一年发生变化。</p>

一月份,川建国在所有人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击败了那个老女人,成功入住b宫,成为了米国新任大统领。</p>

世界的格局,也正是在这一天,悄然发生了变化。</p>

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四月,华国的拿着报表,高兴的连喊三声好,随后,面带笑容的看着佟青:“老胡,小佟,你们这次办的不错。”</p>

听到王社长的话,佟青赶紧回应道:“谢谢王社长。”</p>

胡文波也笑着说道:“应该的,应该的,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p>

王颂章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次李立文的短篇还没有正式发售,就能带动我们订阅量的增长。可想而知,他在我们国内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所以说啊,我们一定要抓住李立文,可不能让这个小家伙跑了。”</p>

胡文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道:“您放心好了,社长。”</p>

</p>

王颂章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老胡,小佟,你们要记住,在和立文的关系保持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现在立文的身份不一样了,我们可千万不能搞出那种砸自己饭碗的事情。”</p>

“明白。”胡文波和佟青异口同声地回答。</p>

这时,窗外的阳光,轻轻的洒在书桌上。</p>

温暖,而又充满生命力。</p>

9月10日,《萌芽》正式发行。</p>

三天的时间,首印的300万册,全部卖完。</p>

就这样,《我与地坛》以一种极其震撼的姿态,降临在世人面前。</p>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p>

“从来没有想过,写作的力量会这么大!”</p>

“这是对对生命最深情的思考”</p>

“忧郁的文字,坚强的灵魂!”</p>

“向死而生的自我救赎之旅!”</p>

“我宣布,2017年华国最好的散文诞生了,那就是李立文先生的《我与地坛》!”</p>

“我很庆幸,在我一度想死的时候,遇到了李立文,看到了这本书!谢谢李立文,谢谢《我与地坛》!”</p>

……</p>

《我与地坛》是一本什么样的书?</p>

人民艺术家王老称这本书是一部能触动人心的作品,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生命的呐喊。</p>

作家李冬称对于华国人来说,这是一部不亚于《老人与海》的作品。</p>

《萌芽》杂志社的社长,申城作家协会副会长王颂章称,2017年将因为《边城》和《我与地坛》这两部作品,成为华国文学史上永远绕不开的年份。</p>

《我与地坛》与《边城》这两本书,给李立文带来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最近骂他的人少了。</p>

这些年,因为他绝大部分的作品背景都是在国外,所以国内对他的质疑声一直不断,就算在写出《活着》,拿到茅盾文学奖也没用。非常多的人说,李立文这小子,牛逼是牛逼,不过就是有些崇洋媚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