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被唐玄宗李隆基心里认何的忠臣:张巡(1/2)
唐卫国公李靖:“这个安庆绪,杀了自己的父亲安禄山为了急于立威与功绩,并且捉住了永王李璘叛乱的时机,出兵南下,这使大唐的局势更加危险了。”</p>
唐曹国公李绩: “两路大军同时南下,只要有一路大军取得成功,对大唐来说都是相当危险的情况。”</p>
唐邢国公苏定方:“从安禄山发动叛乱起的时间也才不过一年,叛军就已经取得如此战果了。”</p>
“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叛军的攻势,一点都不为过。”</p>
“最重要的是,叛军的每一次军事胜利,似乎都有意想不到的天意相助。”</p>
“若不能止住叛军的这种势头,大唐真的危矣。”</p>
唐河间郡王李孝恭:“李光弼守住了太原城,阻挡住了叛军西进的势头。那这两路大军南下的势头,还能挡得住吗?”</p>
【却说,自从天宝十五年起,叛将令狐潮带领四万叛军,攻打雍丘失败之后,又在同年的五月,令狐潮再次领兵围攻雍丘,在久攻不下之后,令狐潮亲至城下劝张巡投降。】</p>
【张巡斥责道:“令狐潮,你这无耻叛贼!受大唐俸禄,却贪生怕死,投靠逆贼安禄山却行叛逆之事,祸乱天下,简直是不忠不义之徒!】</p>
【“为一自之私,引叛军来犯,攻城掠地,残害百姓,犯下的罪行天理难容。】</p>
【“吾张巡身为大唐臣子,守土有责,哪怕战至一兵一卒,头可断,血可流,也绝不向你们这些叛贼屈服。”】</p>
【令狐潮怒回道:“你张巡一个小小县令,天下之事与你何干?”。】</p>
大唐玄宗界(753)。</p>
骊山华清宫:</p>
唐玄宗李隆基(68岁)动容,喃道:“这张巡,何许人也?”</p>
即使张巡在之前的天道盘点的画面之中有出现,但那时的唐玄宗李隆基,根本就没有怎么在意过身为真源县令的张巡。</p>
毕竟一个县令能在这种天下局势动荡的时期,能起到作多大的作用?</p>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对张巡并没有留下过多的印象。</p>
然而,这一次不同了。</p>
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也知道到,目前大唐的局势,已经不是之前的局势了。</p>
潼关二十万大军,没有覆灭之时,即便江淮之地丢失了,只要潼关与长安还在,就可以与叛军打持久战。</p>
但是目前的局势对大唐来说,已经不能再丢失更多的地方了。</p>
尤其是江淮之地,以及江东之地,这可是大唐最富裕的地方,关于大唐王朝的钱粮收成。</p>
唐玄宗李隆基思到,能在这种情况之下,被天道在盘点的人物,那必定是对大唐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人物。</p>
现在又听到张巡这样斥责,叛将令狐潮,心里顿时就觉得这张巡,是目前天道盘点以来,最忠心于大唐王朝的忠臣了。</p>
此时68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心里也不由的期待起,张巡是不是能像李光弼那样,帮助大唐守住江淮之地。</p>
</p>
明思宗朱由检:“以数千兵力抵挡安史叛军十几万人,坚守了十个月,并让围城的叛军付出惨重的代价,最终保全了江淮地区。这种精神,值得配享历代帝王庙的功臣香火。”</p>
明太祖朱元璋:“若是睢阳不破,张巡不死,在大唐中兴名臣之中,张巡的功绩,是不会亚于郭李两人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