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前提繁多(1/2)
“贤才从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刘备叹道。</p>
若非如此,各个势力又何必四处争抢人才,又何必宽待其他阵营中的主要人物?</p>
如同曹操看好关羽一样,这完全是因为人才的稀缺性。</p>
如果人才不这么稀缺、不这么重要,那大家大可以将一些不愿意归顺的人直接杀了了事。但事实上,并没有人这么做。</p>
或者说,并没有一个头脑清醒的主公这么做,所有人都是在尽可能地让那些被俘获的人才归顺自己。</p>
并且,派人在各地求贤,包括但不限于自己亲自屡次前往、让自己麾下的人才通过各种关系劝说对方……</p>
而从事实上讲,刘备确实可以说,大部分的人才,特别是涉及到文书、谋略、组织策划等方面事务的人才,大都出自一方大族——即便不是那种盛名天下闻的世家大族,也至少是盘踞一方的豪强。</p>
领兵作战的人才,或许出自民间的概率还要高一些,可这些人才,几乎没有民间出身之人。</p>
所以想要组织起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然后再对朝廷发难,可不是一般的困难。</p>
当时的东汉朝廷对此不以为然,确实不算是非常奇怪的事情。</p>
只不过,他们还是太不在乎百姓了,所有人都一心只想着争权夺利,打压对手壮大自己,特别是皇帝!</p>
但是世家的这个问题——“若我成功光复大汉,那至少不会出现那样的世家门阀,所以……”刘备对诸葛亮道。</p>
诸葛亮明白他的意思。</p>
按照他们如今的情况,阵中的世家大族子弟并不是特别多,因而若是光复大汉,那至少不会出现那种垄断一切的门阀士族。</p>
当然,以上是逻辑推测。</p>
如果用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刘备点开自己的“本朝·君主”,就能够看见,自己确实称帝了,但是却只有二代。</p>
那么谁才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呢?</p>
东边,孙权一系中的世家可不少,且都是江东大族;北面,曹操的人马中世家子弟同样不少。</p>
-</p>
皇太极摇头:“若是能够轻而易举地组织起军队,那朝廷又何必要建立户籍制度,在各地设立官府?”</p>
就算是他们女真,如今人口并不算多——相较明朝,并且人员聚集、并不分散,还有着人人皆兵的历史传统,都需要一个户籍体系,需要派人登记管理,以备不时之需。</p>
更何况是东汉?</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