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上辈子的钱高韵效应(2/2)

谢赟笑道:“您下去做工作的时候,拉上咱民政干事一起,顺便把结婚证都给大家补上。以后谁结婚,都要来领结婚证。别想着跟以前一样,吃顿饭就完了。没有证的婚姻不可靠。”</p>

和张主任瞎白活了一通,下班时间到了。</p>

谢赟回办公室拿包,李书记问她:“文章寄出去了?”</p>

“寄完了。我和张主任聊了聊妇女工作,她那边接下来要做很多宣传,回头我给她帮帮忙。画个宣传画什么的。”</p>

她这个宣传干事,要外宣内宣一把抓。只要和宣传沾边,她都要插一脚。</p>

钟主任笑道:“不错,小谢工作很积极,没有活就自己找活,非常主动。”</p>

谢赟说:“那是。我是主席的好战士,国家的好孩子嘛。”</p>

李书记:“……”</p>

钟主任:“……”</p>

沉默了两秒,他们说道:“下班了,你赶紧走吧。”</p>

“哎,明天见啊。”</p>

☆</p>

今天和同事们聊完了知青问题,也谈到知青的婚姻问题,谢赟在心里把上辈子的钱高韵骂了一通。</p>

那傻孩子上辈子不光坑了她自己,还间接坑了一大批人。</p>

本来上山下乡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知青想的都是不在农村成家。城里的知青办、革命委员会,还有知青家长,都在用自己的办法提倡和推广晚婚晚育理念,并把这种宣传当做是对知青的关照,就是不想让他们在农村结婚。</p>

知青们也接受良好。因为晚婚晚育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被城里人广泛接受的理念了,京城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是25岁,很多人下乡的时候也就十六七,十七八,本来就不急着结婚,再加上家里人的叮嘱,媒体上对于晚婚晚育的提倡和宣传,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想在农村结婚。</p>

但是,钱高韵横空出世,把她和贫下中农结合的事情发在了媒体上,再加上有些人和单位的推波助澜,说钱高韵的做法表达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决心,敢于和旧观念、旧传统彻底决裂,是“生动的路线主义教材”。</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