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能力的极限(2/2)

小船靠近大船,齐耀民低头的功夫就听见张山说道:“已经完成了,收起来没问题!”</p>

齐耀民有点儿疑惑:“这么快?”</p>

“这大家伙,不快点儿海水能把咱们这小船掀翻!”</p>

“行,再往里面开开,还有一艘大船。”</p>

张山打开电源,推动螺旋桨绕过这艘大船,往深海开去。</p>

足足过了半个小时,电池都换了一块了,这才在星光之下,看到了远处犹如大山一般的船只。</p>

张山有点儿傻眼:“这是。。。”</p>

齐耀民点点头:“没错,这就是龙国最大的船,排水量8万吨,可起降飞机的。。。”</p>

张山激动了,他把速度调到最高,接近了大船。</p>

此时他们二人如同站在集装箱下的小老鼠,张山仰起头,上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p>

张山叹了一口气,这么好的接触大船的机会,却什么也看不见。</p>

齐耀民再次提醒:“如果能收,尽快放出来!”</p>

张山点点头,他深吸一口气,伸出了自己手掌,摸到大船,然后齐耀民就觉得眼前一花,大船还好好的在自己面前。</p>

张山却颓然晕倒在了船上,齐耀民吓了一跳,他扶住张山:“张山,你怎么样?”</p>

张山摆摆手,拿出了一块巧克力,塞进嘴里,猛嚼了几下,又掏出一瓶可乐,给自己灌了下去。</p>

好一会儿,他才缓了过来:“收大船接近了我的极限,刚才我就像低血糖似的,脑袋发晕,吃点含糖高的就好了。”</p>

齐耀民语气严肃:“下次这种情况你不要勉强,你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p>

张山点点头,坐了起来,辨别了一下方向,他开动小船半天才回到陆地。</p>

如果没有张山这次的意外晕倒,测试行动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完美,不完美的测试结果是令人振奋的。</p>

齐耀民马上通知了万老。</p>

万老一听这个测试结果,简直高兴坏了。</p>

理论上可以塞进大船,排水量8万吨,还不算上面的舰载飞机等设备的重量,这个结果对于万老和他的设计团队来说,几乎是没有限制的。</p>

于是设计院接到了上面奇怪设计要求,要设计一个新的太空舱,体积没有限制,重量没有限制,不用考虑气动外形,不用考虑如何把这个大家伙发射入轨。</p>

设计院的设计师们简直疯了。</p>

“你确定这个不是科幻设计大赛?”</p>

“赛博空间站可还行?”</p>

有设计师对此提出了疑问,但是上级给出的答复是:设计的前提是我们有了跨越时代的火箭发射技术的前提下,应该把空间站设计成什么样子,按照这个思路去做。</p>

同时设计要求上明确提出,空间站要在地球上整体建造,整体发射,所以不用考虑拼接的问题。</p>

但是这个貌似能简化施工的方案,又带来了新的问题。</p>

比如,空间站各个舱室的连接,就不得不考虑正常重力和零重力两种情况。龙国在外太空,现有的空间站,是用运载火箭一节一节的发射上去,然后拼接而成的。</p>

那个在零重力空间的舱室接口,在外太空连接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同样的舱室连接放在地面上就会因为重力的原因,非常容易被损坏。</p>

但也是因为运载火箭发射的原因,每个舱室都是圆滚滚的桶形,里面设备电缆挤的密密麻麻的。</p>

设计院有不少的年轻设计员的,他们脑洞大开,坐在一起开会,讨论哪种外形设计最为合理。</p>

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球形!没错,就是这种形状的太空舱,安全性最高、</p>

因为从力学角度来看,球形是最理想的形状之一。在太空中,太空舱会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包括内部气压和外部微小流星体撞击等产生的压力。</p>

球形的结构使得压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表面。例如,当太空舱内部有气压时,球形外壳的每一点所承受的向外的压力大小相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局部应力集中的情况。相比其他形状,如方形或圆柱形,球形在承受均匀内压时,其材料所承受的最大拉应力仅为同体积、同内压圆柱形舱体的一半左右。</p>

</p>

在面对太空碎片和流星体撞击时,球形的几何形状也有一定的优势。流星体撞击太空舱的角度是随机的,球形的太空舱无论从哪个方向被撞击,其结构都能将撞击力相对均匀地分散。因为球体表面没有明显的棱边或尖角,撞击产生的能量不会像在有棱角的物体上那样容易集中在某个局部区域,从而减少了舱体被穿透的风险。</p>

球形太空舱除了发射是难点以外,最大的问题是空间利用劣势。在内部空间利用方面,球形不如方形或圆柱形方便。例如,放置一些方形的设备或进行舱内布局划分时,球形舱的边角空间较难有效利用,会造成一定的空间浪费。</p>

但是上面的要求写的很清楚,不用考虑体积的问题,也不用太在乎空间利用率,这要求和过去把每个角落和缝隙都利用上的设计要求大相径庭。</p>

设计院的动作很快,设计师们十分兴奋,他们吃住在院里,不出一周,就提交了5个过审的设计草案,配合着文字说明和各种草图,5个方案加起来,资料超过了30公分厚。</p>

对于到底采用哪份方案,有决策权的一帮人开了很久的会,最后还是万老一锤定音:“就采用第一套方案!”</p>

其实这5套的方案大同小异,区别就在在布局和分区的一些微小差异。第一套方案能入了万老的眼,完全是因为这套方案最为大胆激进。</p>

空间站用了10个大小相同的圆球做舱体,直径50米,比现在的空间之长三倍还要多。在最终效果图中,6个圆球排在外面,中间三个球,最中间一个球。</p>

他们通过标准连接口连接彼此,万一中间有一个或者几个太空舱故障,宇航员可以通过通道进入其他太空舱,大大减少因为硬件故障导致的危险。</p>

所有的太空舱除了互相接驳以外,还可以和新的太空舱接驳,有新的太空舱进入太空后,还可以顺着最外圈不断扩大规模,也可以和内圈太空舱接驳,形成立体的太空舱群。</p>

最重要的是,现在新的太空舱和龙国现有的圆柱形太空舱采用统一接口,可以互相接驳,完成全方位的无缝升级。</p>

喜欢缺钱?我拥有一个黄金星球!请大家收藏:()缺钱?我拥有一个黄金星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