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旧事(1/2)

翌日,《大公报》就报道了昨夜发生在英租界,利顺德大饭店的事情。</p>

英华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偏向赵传薪,能做到的只是据实报道。</p>

倒是《新闻西报》上,言辞激烈,时隔多年后又一次揭露了开平煤矿的丑闻,将古斯塔夫·冯·德璀琳再次钉上耻辱柱。</p>

其报道称:赵传薪其人急公好义,抵制列强。是日就餐于利顺德大饭店,闻德璀琳与美商胡华忆往事,牵扯出开平煤矿公案,义愤充膺,怒而出手。胡华断臂,德璀琳命悬一线。赵警告开平煤矿拥有者,如不悔改,则亲自上门讨要公道……</p>

甚至,因为当时有《纽约时报》的记者在场,已经将消息传回美国,估计这件事很快就能传开。</p>

其实目前开平煤矿在英商手中。</p>

开平煤矿此时的数个英籍股东,在看了报纸后战战兢兢。</p>

他们不怕清廷,不怕袁慰亭,但是他们怕赵传薪。</p>

自从鹿岗镇宣布和这人断了关系后,所有人都发现,赵传薪的手段更加激烈了,做事堪称是不计后果。</p>

天津卫总督府,袁大头拿着报纸,听着杨以德向他报告案件结果。</p>

杨以德说:“赵传薪在利顺德大饭店,杀了五个英警,杀了个美国的摄影师,打伤了德璀琳和胡华后扬长而去,不知所终。”</p>

袁大头叹息:“英租界让我尽快拿人,这些洋鬼子也怕了。尤其是开平煤矿那几个股东,找了英军在门外日夜守护,不敢出门。要说太后,实不该招惹赵传薪,更不该逼迫鹿岗镇与赵传薪决裂。她以为这是断了赵传薪的臂膀,实际却是去了他的后顾之忧。”</p>

这点是袁大头后来想通的。</p>

杨以德掀起大盖帽,理顺头发,重新戴好:“总督,我观赵传薪如今行事之乖张,已然无人可制。不如,我们放水,以后不要触他眉头了。”</p>

袁大头深以为然:“你告诉在各个关隘和港口驻守的警察,得过且过吧。反正英国人也该知道,朝廷是奈他赵传薪不何的。他们要是自己找死,就让他们自己折腾。如果真的将开平煤矿交出来,对朝廷,对河北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p>

清廷缺银子,袁大头这个总督也缺银子。</p>

要是收回开平煤矿,每年的产值以充军费,不知可以多养多少将士,可多买几门大炮。</p>

袁大头也知道,就算他们排兵布阵严防死守,百分百也抓不到赵传薪的影子。</p>

既然如此,何必去招惹他呢?</p>

搞不好,赵传薪反而会找上门来喊打喊杀。</p>

天津卫的学生,听闻了赵传薪的义举后,多次举行聚会进行讨论。</p>

彼此进行鼓励,学习战神精神。</p>

别人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例如某些人这两年每年都要掀起一两次波澜,但从未成功。</p>

而赵传薪屡战屡胜,屡胜率战。</p>

“当初我听赵先生演讲,就知道他日后一定会有更多作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