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要想富先修路(1/2)

“这个月初,倭寇再度侵袭浙江。</p>

短短半月,竟两次来犯,实乃岂有此理!”</p>

朱元璋一挥手,语气威严的说:</p>

“礼部,代咱下旨,好好申饬他们!”</p>

此乃外交事宜。</p>

然而,倭寇向来是棘手难题。</p>

群臣虽义愤填膺,当下却无良策应对。</p>

待陆知白到户部当值,闻知早上的朝会,不禁心中叹气。</p>

老朱若不开放海禁,倭寇之患,永远难以解决!</p>

他不知朱元璋何时能明白一个道理:</p>

有些事物,恰似掌中之沙,握得愈紧,流失愈速。</p>

不抓那么紧,或许还有奇效……</p>

上午。</p>

陆知白首要任务,便是敲定新版宝钞的具体形制。</p>

夏原吉呈上三个厚信封,言道:</p>

“恩师昨日所托任务,学生已完成。”</p>

陆知白不禁笑着夸赞:</p>

“甚好,众弟子中,我最看重的,就是你啦。</p>

你好好干,往后这户部,便是你的家!你要在这干一辈子呢……”</p>

夏原吉不禁朝外瞥了几眼,见无人留意,这才面上稍安。</p>

陆知白见此,不禁失笑。</p>

拆开信封,略作浏览。</p>

用词皆妥帖得当。</p>

陆知白暗自点头。</p>

半晌午。</p>

他估摸着,朱元璋上午已忙得差不多,遂前往武英殿。</p>

朱元璋见他过来,看了一眼,站起身,舒展筋骨。</p>

陆知白请了安,问道:</p>

“不知太仓等地造海船,如今进展如何?”</p>

朱元璋道:“前些日刚有消息,三地完工的,目前将近九十艘。”</p>

太仓、镇海、苏州三卫水师官军造船,造了快一年了。</p>

陆知白惊叹:“此进度甚快!”</p>

朱元璋点头,却不甚满意。</p>

按这样下去,到明年秋天,才能造完一百五十艘船。</p>

但是,温、台、福、兴、漳、泉、潮州等卫,一直有督造防倭海船。</p>

壮大水师,这事倒也急不得。</p>

陆知白亲传弟子中,渔民子弟张大顺,今年在苏州船坞中实习。</p>

此外,陆知白还派了工匠,在那给自己造几艘船。</p>

此事已向老朱报备。</p>

但真的很耗费钱财。</p>

他就是为了去倭国,顺带方便以后海上贸易,才造的船……</p>

陆知白说:“陛下,我大明,早晚应当攻取倭国!”</p>

朱元璋眼眸微眯,轻轻颔首,淡然道:</p>

“倭国向来不臣,咱绝不轻饶。但当下,重点仍是漠北……”</p>

陆知白趋前几步,压低声音说:</p>

“儿臣提议,于高丽择一临海之地,修筑海港与卫所,归山东节制。</p>

届时,便可由山东,经高丽,入倭国!</p>

海上行程缩短了,亦更安全。”</p>

朱元璋闻之,一侧眉毛高高扬起,微笑道:</p>

“你倒颇有见地,咱亦有此考虑!”</p>

陆知白笑道:“早知陛下已有筹谋,儿臣便不献丑了……”</p>

朱元璋笑着感叹:</p>

“你向来忧国。若咱子嗣,皆如你这般通晓事理,那该多好。”</p>

陆知白谦逊道:</p>

“陛下过奖,儿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为陛下分忧罢了~”</p>

两人互捧几句。</p>

陆知白提起正事:</p>

“陛下,我听一些人议论,得知三个不错的少年人……”</p>

朱元璋掀起眼帘,淡淡看了他一眼。</p>

听谁议论的?</p>

他咋就没听过呢?</p>

再说了,天下老儒多得是,谁会去议论一个小屁孩?</p>

老朱倒也没有拆穿。</p>

神情终究是高兴了几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