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幽云十六州(1/2)
可以说自从有专制皇权,有统治者,有皇宫,皇宫里有太监这一类职业的人,太监在历朝历代,在朝廷上掀起的惊涛骇浪血雨腥风,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p>
从秦始皇时的宦官赵高,到汉朝十长侍作乱,唐朝的高力士、鱼朝恩,明朝王岳、刘谨、魏忠贤,这些史书上有史可记的太监,还有许多没有被史书记载的太监……。</p>
这些人祸乱朝纲,诛杀迫害大臣,看他们的经历传记,就不难看出,他们侍候的皇帝没有一位是智力不正常、极度昏庸的皇帝。</p>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伺候的皇帝,每一位皇帝虽都不像汉高祖、唐太宗、清圣祖康熙皇帝那样,是皇帝中的佼佼者,但这些太监伺候的皇帝在历史上四百多位的皇帝中排名的话,绝大部分都能排在中等甚至中等偏上的位置。根本不存在皇帝昏庸傻好骗的情况。</p>
想想后世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领导,旦凡能走上领导岗位的,有几个智商会极度低下,随便就会被下属蒙骗的,同理,一个皇帝,能接触到不同的人与事,阅人阅事无数……。</p>
人有阅历,自然就会成长成熟,成为一个有辨别力的人。即便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在大量的事件实践中,经历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成长,那种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有,但其实那也是凤毛麟角。</p>
是以,影视剧中,那些但凡有奸臣、尤其是坏太监把持朝政的时候,就把皇帝的角色塑造成一个几乎白痴一样、昏庸的不能再昏庸的人,这跟真实情况实际上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p>
之所以很多时候,有太监或者所谓的大奸臣把持朝政的时候,容易发生许多大臣忠良被杀害的事情,真的是皇帝太昏庸不明,宦官把持朝政导致的吗?</p>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并不是。</p>
还是老生常谈,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 ,皇帝也不例外,人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追求的利益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的认知也就自然不同。</p>
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大臣忠良,你认为你自己是忠臣良臣,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可是在皇帝的眼里,皇帝却不一定这样认为。</p>
很多时候,在皇帝的认知里,他会感觉身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的太监才是自己应该最相信的人。</p>
当某件朝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皇帝认为向左,朝臣认为向右,两相争执不开,在说辞和道义上,皇帝又占不上上风,如果旁边皇帝信任的太监再在旁边煽风点火,更认同皇帝……。</p>
毫无疑问皇帝这个时候会更相信谁的说辞?显然是太监,相信太监也就是相信皇帝他自己。</p>
而皇帝要解决这些所谓的大臣忠良,这时候皇帝最相信应该用谁的手?毫无疑问,自然也是太监了。</p>
皇帝借用太监之手,杀害大臣忠良,而后世史书总要给后人一个交代与总结,于是这样的事情,许多时候,自然就只能被史官说成皇帝昏庸不明,被太监小人蒙蔽,太监假传圣旨,杀害大臣忠良,专权祸国……。</p>
封建王朝总有一个貌似走不出的怪圈诅咒,那就是每一朝代总有忠臣良臣被宦官杀害的事情,按理堂堂朝廷大臣要比地位低下的太监在各个方面要高的太多了,大臣却总斗不过太监,真正的原因其实就是这。</p>
大臣不是在跟太监斗,其实是在跟皇帝斗!</p>
有些扯到了不相关的话题。说正题,现在徽宗皇帝竟然征询起了旁边的太监李彦的看法!!!</p>
这绝非是个好的信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