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历史上十大贤后8(1/2)

好书推荐:

时空之城内文洛阳通过光幕与万朝帝后交流,谈及十大贤后文洛阳道:“纵观华夏历史,能够被公认的尤其是后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广大网友承认的并不多,版本也多,这里面涉及朝代更迭,尤其是一些新发现,历史真相,一些原本榜上有名的因历史真相揭开又有可能与西方国家中某个种族相关又牵扯到匈奴,突厥加上对华夏的伤害而落榜。”</p>

文洛阳的话很含蓄,又将一些历史画像与二十一世纪某个国家相比较,以华夏汉人帝王们的智慧立马联想到是谁,秦始皇,汉武帝的怒火被点燃,更不用讲唐太宗,唐高宗,明太祖,明成祖,这几位可是狠人。</p>

光幕内容继续播放:“历史上的十大贤后,隋朝独孤皇后,大唐王朝长孙皇后。”</p>

隋文帝杨坚:“朕的皇后上榜了,什么?大唐?”</p>

独孤皇后:“这不是唐国公李渊建立的大唐?”要知道光幕此前多少透露一些历史,独孤皇后说此话也不奇怪,可杨坚与独孤皇后一想到大隋二世而亡那个气,至少在杨坚位面上李渊一家别想有机会夺江山,而宇文化及等奸臣早被隋文帝杨坚下旨铲除了。</p>

而唐太宗位面:李世民握着长孙皇后的手笑道:“观音婢,你上榜了,只是没想到独孤皇后也上榜了。”</p>

“二哥,不可如此讲,独孤皇后还是很好的。”长孙皇后如此说道。</p>

光幕:“隋唐两朝在开国以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皇后,先讲述一下隋文帝杨坚之妻,大隋开国皇后独孤皇后。</p>

独孤伽罗复姓独孤,名伽罗,河南洛阳人。北周大司马卫国公独孤信第七女,其母崔氏出自清河崔氏,其长姊为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皇后。北周孝闵帝元年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出嫁大将军杨忠之子杨坚,独孤伽罗坚决支持丈夫杨坚在周隋嬗递之际劝导杨坚早决大计。</p>

杨坚代周建隋后独孤氏被册为皇后,独孤皇后权力欲很强,积极参与朝政。在宫中被称为二圣,隋文帝仁寿二年八月甲子独孤皇后崩逝于永安宫,与隋文帝合葬于泰陵。</p>

独孤伽罗在隋文帝晚年罢黜宰相高颎和罢废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的问题上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p>

这期间是有原因的,第一独孤皇后与隋文帝杨坚是封建社会中少有的一夫一妻制,对太子杨勇因认为生活不检点,又因太子妃病故怪罪于太子杨勇,加上次子晋王杨广擅长伪装,在独孤皇后面前伪装成夫妻恩爱,又不纳妾,表面上勤俭持家,同时又表现出过人的才华,这才骗过独孤皇后,最终促成废太子杨勇而改立杨广为太子。</p>

然而,独孤皇后万万没有想到,她所看中的杨广竟是一个暴君。杨广即位后,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搞得民不聊生。他还频繁发动战争,使得隋朝的国力迅速衰退。</p>

在杨广的暴政下,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其中,以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最为强大。瓦岗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东都洛阳。此时,杨广却仍在江都享乐,不顾天下大乱。</p>

最终,江都发生兵变,杨广被杀,隋朝灭亡。独孤皇后的错误决策,不仅断送了隋朝的江山,也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p>

独孤皇后性嫉忌,生活节俭,故在其生前文帝身边无内宠,宫中用度极为简约,减轻了百姓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开皇之治。</p>

西魏大统十年,秦州刺史河内郡公独孤信喜得第七女,当时社会普遍崇佛,独孤信也不例外。他给女儿取了一个极富佛教色彩的名字伽罗,意为香炉木,沉香木,奇楠香。谁也不曾料到三十七年后这个女孩将会掌控中国历史走向。</p>

清河崔氏是中古时期首屈一指的汉族政治文化门阀,世代重视德业,儒教和文化传承,人才辈出,家族成员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立下过汗马功劳。</p>

独孤伽罗身上既有父系游牧民族之独立英气亦有母系汉文化之博雅谦和,本身便是民族大融合之时代产物,是汉化了的鲜卑人,伽罗生长的年代中华大地分裂为几个对立的政权:东魏,西魏和南朝。</p>

诸政权之间战争频繁爆发,社会长期不得安定,出生于掌握核心政权的顶级权贵家庭让聪慧的少女视线超出闺阁,锻炼出了不一般的勇气和胆识,开始关注这个特殊时代的天下局势与命运。</p>

独孤皇后虽然深度地参与了国家管理不仅在后宫辅政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台,亲自参与处理朝政但她并无个人野心私欲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堪称母仪天下的贤内助。</p>

隋文帝杨坚脾气暴躁,易怒,陪在身边的独孤皇后也常常充当起他与大臣之间的缓和剂,独孤皇后对她的亲戚“贵而不用”,虽然给以很多关照但并不让他们盘踞权势之位,正是由于独孤后的严格约束,隋朝外戚极少干扰朝政。</p>

独孤伽罗在政治上是一位智慧严肃的皇后,生活中对感情的追求却带有鲜卑女子特有的天真炽烈气质,性忌妾媵是其显着个性,尤其是妒杀尉迟女导致独孤皇后背上了千古第一奇妒之名,尉迟迥兵败,他的孙女沦为宫女,长大后颇有美色,抚今追昔杨坚的内心充满了征服者的豪情,就临幸了她。这让一生骄傲自信的独孤皇后遭到毁灭性打击,她悲愤交加,盛怒下杀死了尉迟氏。</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