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农村学校合并(1/2)

随着整治吃空饷和公车改革的推进,燚城县的官本位思想得到了极大的遏制,同时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党风、政风、社风为之一新。

梁江涛接着让两办、组织部、纪委出台文件,重申zy禁止党员领导干部违规经商的规定,包括子女、近亲属。

让在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填写个人事项报告,说明有无此类情况。

有关报告进档案,如果发现有弄虚作假的现象,首接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这一招,堪称釜底抽薪。

首接打在那些官员的七寸上。

梁江涛本来预备着有很多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一些反对的动作,但事实上一切都很平静,让他有些奇怪。

不过没有反对声音总归是好的,那就照此执行吧。

如果有人敢阳奉阴违的话,党纪国法是不会容情的。

在整治吃空饷的过程中,梁江涛收到了一份报告,让他大感兴趣。

是铁山镇教办主任张帅写给教育局的报告,主要意思是,现在乡村学校太多了,基本上每个村都有学校,是一种浪费。

这是历史原因决定的。

因为以前村和村之间没有硬化路,交通很封闭,小孩子没法跨村上学。

但现在基础设施好了很多,村和村都通上了硬化路,有的甚至通上了公路。

家庭条件也富裕了,好多都有了摩托车,三轮车,至少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

孩子跨村上学成为可能。

这个时候,如果每个村都保留学校,就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而且这些学校校舍年久失修,好多都成了危房。

如果不加以整治,可能酿成事故,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

但如果全面修缮,又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予以合并。

这样以后也不需要如此多的代课老师,待历史遗留问题慢慢解决后,政府的包袱和负担就减轻了很多。

镇里设立中心小学,离镇中心特别偏远的乡村,再酌情设立小学。

梁江涛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他也正考虑这件事。

结合前世的经验,农村小学并校确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村村通”的必然结果。

所谓村村通,是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提出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以后还要加上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

现在,在燚城这样的中部县城,公路和硬化路基本己经通了,再过几年,私家车兴起,连农民都能开得起小汽车,再往后,还有价格低廉的电动车。

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上世纪末不可同日而语。

每个村一个学校,绝对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不只是建筑成本、管理维护成本,还有人力成本。

这个建议,太好了。

梁江涛当即批示:“请爱玲同志阅研,成立专门工作组,立即开展农村小学合并工作,同时,处理好农村代课教师的问题,尽快做到全部入编,政府兜底。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村村通’建设,积极到上级争取专项资金,县财政做好配套。”

吴爱玲作为常务副县长,很受重视,实际权力远大于毛强这个县委副书记,隐隐是燚城的二把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