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天启五年九月(2/2)
但十月初五,后军都督府掌印大都督、提督京营大都督、大明朝武勋旗帜、世袭英国公张维贤上奏,蓟辽为京师屏障,辽东连年靡费海量钱粮,战力一落再落,后军都督府直管蓟辽,有必要派钦差使者到两镇巡视,查抄贪墨、严肃军纪、增强战力。
皇帝同意了,十月初六下旨,令后军都督府镇抚使林威带二百锦衣亲军巡视蓟辽、整肃军纪。
林威这个名字出现的如此突兀,镇抚使不在官阶序列中,天下镇抚使多的很,都督府的镇抚使,至少是个二品都督佥事,他的本衙上官只有左右都督和掌印都督。
二品听起来很吓人,文官却不削一晒,无数人的后代都有这个荫恩官,就是个闲职,带二百亲军,谁尿你一个镇抚使。
但他们想错了,三个月后,这位镇抚使的诨名将天下皆知。
…………
注:扫个盲。
镇抚的权力是掌军纪、法纪,现代理解就是军事法庭法官。
镇抚使不是锦衣卫特有的官职,明朝每个卫所都有镇抚使。
反而锦衣卫不是‘卫’,亲军本质上是皇帝的镇抚使,到成祖时期,又分南北镇抚,北镇抚外出办差,南镇抚监察本‘卫’军纪。
卫镇抚使是从五品官衔,都(司)镇抚使是从三品,都督府是二品官衔,不是他地位有多高,而是都督府的官除了打杂的,大家都是二品起步。
且都督佥事在明朝中后期,沦为官宦子弟荫恩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司空见惯,没什么特别。
明末勋贵武力一团糟,京营渣滓一堆,让所有人忽略了五军都督府真正的权力:掌天下选将。
这玩意说太多容易绕晕,简单理解,就是五军都督府掌握着“资格认证”的权力。
文官的确领兵,中枢的确以文御武,边将的确听巡抚的命令。
但是…所有的将军,首先他得是个“将军”。
只有五军都督府有‘认证’的权力,边将在接受皇帝的任命之前,他必须有都督府文书证明他是个将军。
外调的总兵也一样,有皇帝的圣旨,有兵部的调令,有都督府文书,他才能上任,缺一样都不行。
若说五军都督府在明朝中后期可有可无,那就有点想当然了,下面是搬运来的东西。
五军都督府,既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衙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节制中外诸军事。
五军都督府分领除亲军指挥使司外的各卫所、以及在外各都司卫所。
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之袭替、优养、优给等项,所属皆上报于府,府再转送兵部请选。
选定后,经府下达都司卫所。首领官之选授和给由,皆由吏部。其他如武官诰敕、水陆步骑之操练,军伍之清勾替补,俸粮、屯费与屯种之器械、舟车,军情声息,边腹地图文册、薪炭荆苇诸事。
各府只有统兵权,调兵之权在兵部,每逢战事发生,由皇帝命将为帅,调领五军都督府所辖卫所之兵佩印出征。军还即归印于朝,兵回卫所。
五军都督府各府有明确的属地。
中军都督府:管辖南直隶、河南、中都留守司;
左军都督府:管辖浙江、山东都司;
右军都督府:管辖陕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都司;
前军都督府:管辖湖广、兴都、福建、广东、江西都司;
后军都督府:管辖北直隶、大宁、万全(宣府)、山西、蓟辽都司。
因陪都南京的存在,五军都督府与六部一样,实际以‘十府’存在于两京,京城以后军为主、南京以中军为主,掌印大都督只有公侯伯武勋方能任职,各自统帅两京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