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钺更易事平常(1/1)
杨博的这个问题,确实难住了在场的诸位,换张经不难,但是要怎么稳住狼兵,这才是要点。 嘉靖说道:“内阁和兵部有什么办法?” 严嵩想了想说道:“陛下,土兵虽则骁勇,然亦贫穷,杀贼受赏乃是土兵生存之道,陛下何若犒赏狼兵,并嘉奖其头人,想来狼兵得赏,不会作乱矣。” 嘉靖想了想,觉得严嵩说的还是有道理,于是便看向杨博。他是兵部尚书,这些都是军务,当然还是要他这个兵部尚书说话。 不过杨博心中并没有严嵩这么乐观,现在统帅狼兵主力的是田州的瓦氏夫人,她和张经的关系颇为密切。张经任总督两广军务之时,对瓦氏有着知遇之恩,这些土官可不是朝廷命官,一旦轻易动了张经,他们是真的敢作乱的。 对于这点,杨博是十分担忧,因为狼兵之中也互相矛盾很深,而张经久在广西,十分清楚情况,瓦氏对张经也存敬重之心,更愿意听命于他,为他作战。 故而杨博说道:“陛下,然狼兵实服经威名,尤其是瓦氏夫人,听命于张经,又可以约束狼兵,不至生乱,一旦张经去位,则瓦氏必归田州,何人可统御此辈虎狼也?” 这话确实是让嘉靖开始思考了,这些狼兵作战时固然十分勇猛,但是一旦失去约束,那闹起事来,也比一般的兵痞流贼厉害的多,当年王守仁对于狼兵就是十分头疼,曾经评价道:弃戈鼠走,所过道路,率又逞其狼豕贪残之性,白日 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扞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 这些狼兵失去了统帅,很快就会出现阵营大乱、军纪大乱的局面。到时候在大明的东南重地作乱,那会搞得大明极为痛苦的,一想到这个事情,嘉靖更换张经的决心又有些动摇。 徐阶出来说道:“陛下,不若撤东南总督,改以赵文华总督浙直,张经以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督师嘉兴,专门负责剿灭拓林、乍浦的倭寇,等到战事结束,令张经回南京即可。” 徐阶的这个建议得到了一众大臣们的赞成,这样的话,赵文华是总督,张经虽然还是南京兵部尚书,但是和赵文华比,御倭的大权就在赵文华手上了,张经只不过是临时差遣,剿灭拓林、乍浦的倭寇后就会回到南京,这样的话,朝廷催促张经速战就更有底气了。 同时赵文华作为浙直总督,当然有理由直接干涉嘉兴的战事,也能更好的贯彻朝廷的急剿方针。嘉靖于是同意了徐阶的建议,令内阁和翰林院草拟诏书,用印之后遣人往浙江宣旨去。 臣子们告退后,方钝跟随严嵩等人回到内阁,现在赵文华已经接任浙直总督了,那方钝肯定要严嵩兑现诺言,他想知道严嵩准备怎么筹措军饷,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方钝也想知道严嵩怎么去找这笔钱。 方钝跟着几位阁臣来到内阁直庐,严嵩苦笑道:“大司农怎么如此心急?” 方钝说道:“首揆当然是不知道了,下官每天收到来自东南的消息,都是胆战心惊,不是增兵,就是添饷,要么就是制造战船军器,总归是钱,下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确实,严嵩也知道,嘉靖朝的户部尚书确实是不好当,一来嘉靖本就是个开销特别大的主,营建西苑,修整皇陵,三大殿还多次失火,还是搞斋醮,求长生,都是需要大笔银子的事情。而南倭北虏,战事不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都是要方钝这个户部尚书协调的,他也确实是苦苦支撑。 严嵩也不跟他兜圈子了,直接说道:“方司农可记得当年桂萼所行条编之法。” 作为分管财政的户部尚书,他当然知道,所谓条编之法,是桂萼在嘉靖九年提出的一项财政措施,就是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 各里丁粮总于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 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勘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守。 将本来由百姓亲自去劳动的丁役,改为缴纳银两,官府再雇人去劳动。当然桂萼的出发点是因为土地兼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各地土地多寡悬殊,徭役制度也使得赋役负担越来越不平均,不少农民不堪重负,破产逃徙,官府税收更是无法保证。 桂萼认为官田为一则,民田为一则的科则改革,把各种役目并为一项,使纷繁杂乱的税则得到统一,同时保障朝廷的收入。 不过桂萼的条编之法并没有得到落实,不少人认为桂萼的条编之法其意虽善,其论虽美,但事干旧制,孰敢纷更?版籍已定,不宜轻改。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原因就是土地兼并的大头就是这些官员们,要真是重新清丈土地的话,他们会多缴纳非常的税收,这是他们不愿意的。 后来在嘉靖的强力推动下,改为一省之丁粮分派一省之役,通行全国。严嵩的主意自然是打到赋役折银上来了,严嵩的意思是将部分田赋折纳为货币的金花银,所谓金花银就是原意就是允许不适宜种植粮食的农民,或者输纳漕粮距离过远且险阻时,将应纳秋粮折纳白银。还有就是现在推行乡兵民壮,那些富裕人家的子弟,当然是不愿意加入乡兵的,那就要向官府缴纳银两,由官府招募人来。 同时,严嵩还准备允许地方提编,所谓提编,全称为提编均徭。赵文华之前就上疏谈论过此事,请求施行于南直隶、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遭受倭患的沿海省份,派向人丁或田地,预征银、力二差、民壮、弓兵、里甲折银,充作海防费用,说白了就是刮地皮,准备把税收到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