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面陈方略于庙堂(二)(2/2)
要命的就是大军的军粮,辽东本地官军的军粮消耗还少一点,朱载坖想要调动的各部官军,远的在宣府镇,近的也在蓟镇,要先在关内集中,然后再经由山海关开赴辽东镇,一路上的军粮就是一个天量的数字,要知道不仅仅是两万人,还有上万匹的战马牲畜等。</p>
战马的胃口可比士卒大多了,官军士卒,本色不过一石五斗,而一匹战马,一月豆料一石五斗,还有草四百五十斤,盐十斤,这样的长途跋涉,所需要的粮秣那就更多了。在关内还好,可以就近从京通仓和蓟镇调拨,虽然有些损耗,但是并不是不能接受的。</p>
一旦出关,以现在辽东镇的情况,根本不能承担两万大军和战马的粮秣供给,朝廷必须提前调发军粮到辽东,否则大军到了辽东镇反而陷入缺粮的境地就好玩了。</p>
朱载坖说道:“从东南海运的漕粮,可以直达盖州等处,足以接济三军。”</p>
对此,李成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直接将大部分军粮运到安东石最为合理了,李成梁的计划是在安东聚集大军,包括女真和朝鲜的军队,然后大军再从安东出发,剿灭王杲。而且在安东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朝廷可以下令朝廷为大军准备马草等部分辎重,虽然朝鲜没什么粮食,但是准备一些马草豆料还是可以的。</p>
汪道昆问道:“山海关到安东可是一千一百余里,一路上大军吃什么?”</p>
李成梁的看法就是大军一路沿海进军,提前通过天津向盖州、宁远、营口转运军粮马草,大军在这几处补给,然后再安东集结,再出师讨伐王杲,对于李成梁的这个计划,朱载坖和汪道昆计算了一下。</p>
大军从集结到赶赴安东,大概需要五十天,以两月计算,二万官军路上的行粮和豆料,加上漂没和损耗,十五万石足够了,而抵达安东之后,按照李成梁的估计,可能需要两个月时间收拾王杲,不过朱载坖觉得还是要料敌从宽,按四个月转运,加上辽东本地的官军,四个月需要的的军粮是三十六万石,加上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恐怕也四十五万石,还有差不多同样数量的豆料。</p>
再加上回城的路途,朝廷最少要准备一百二十万石的军粮,才足够支持大军讨伐王杲。这个数字不要说汪道昆和讲官们,就是朱载坖也吓了一跳,大明漕运的最高数字是在宣德六年,不过六百八十万石,正常一年四百万石的漕粮,等于一次就要用掉四分之一的漕粮来支持讨伐王杲。</p>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20)隆庆中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