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银台疏陈百官惊(五)(2/2)
吏部尚书王用宾也将海瑞多年来的考绩拿出来,海瑞的考绩从来都是上中,这已经是官员能够得到的最高评价了,因为上上是从来不给的,可见海瑞的能力。</p>
徐阶也上疏认为海瑞的考绩优良,理应升迁,为天下州县官员之表率,吏部左侍郎严讷更是上疏嘉靖,认为现在资格太拘,人才不能尽,应当仿先朝三途并用法,州县吏政绩异者破格超擢,才能够使得人尽其用。</p>
大部分的朝堂大佬这次站在海瑞这边,朱载坖原本已经打算不下场的,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堂堂裕王殿下,这么大的事情,不帮帮场子,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朱载坖决定给他们加一把火,朱载坖决定上疏,而且朱载坖奏疏的角度让人很吃惊,朱载坖这次上疏的角度是讨论现在进士和举人在官场上的生存状态问题。</p>
很多人认为,朝廷以科举为正途,那么现今官员们的主题就一定是进士们的,其实不然,虽然进士们占据的京官和科道,但是在州县一级的官员中,举人出身的反而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吏部的统计就表明,天下守令,进士十三、举贡十七。</p>
由于重进士,造成了州县官员进士极少,主要因大多数进士不愿就选而造成,新科进士们宁愿留在京师担任八品的行人,也不愿意外放当知县。原因也很简单,进士们自恃清流,不愿沾染俗物,即便是愿意去地方担任知县的进士们,目的也是为了选取科道言官,因为大明选取科道的,一向是从知县、推官一级的官员中选取的,其中知县往往以进士出身为首选。</p>
到了现在,在地方上是什么光景?进士授官县令者,竟然以科道自居,及至守巡司府,竟以科道相待,上下尊卑,全然不顾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进士担任知县,很容易被选取为科道言官,因为担心他们当上言官之后报复,所以州府长官甚至于负有监察职能的按察司也不敢监督这些进士县令们。</p>
知县之外,推官这一职务又大都为进士们所占据。因此,举人选取为科道言官的几率甚微。而至于举人出任最多的通判一职,却因巡按荐扬,通判鲜及而备受冷落,举人们想要在大明官场上想要出头,是难上加难。</p>
这一点是朱载坖极为反感的,举人们在官场上担任的都是最繁重知县等职务,是大明的亲民官,收取赋税等一系列有关大明国计民生的事情,但是举人们仕途却极其坎坷,举人们常年居职佐贰,且多为卑官,常常被资历、年纪远远不如自己的进士官们百般凌辱。</p>
即便是同样被弹劾,进士出身也要受到科道的维护,毕竟进士出身的官员在被科道弹劾时,科道往往加以维护,称:其以甲科出守二载,臣何忍过求,第物议彰彰如是,恐非明郡之才也。</p>
还有科道的评语也是多有维护,称其起家甲科,三年举邑,四登荐剡,昨者报政之际,臣亦不忍苛求,第其才地必不相宜,而百里九十末路之难,惟此一时,自非改邑,终难瓦全。</p>
科道对于进士官们那可真是爱护备至呢!</p>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20)隆庆中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