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银台疏陈百官惊(六)(2/2)
现在朱载坖将此事拿到台面上来说,徐阶作为首辅也不得不处理此事,徐阶召集科道、吏部的主官,到内阁一起商量朱载坖的奏疏。</p>
徐阶将朱载坖的奏疏给左右都御史、六科都给事中、吏部尚书侍郎等人传阅,要求他们发表意见。</p>
对于朱载坖说的这些情况,科道当然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科道也有话说,科道认为,正是举人官长期在州县任职,所以多贪墨行为,所以科道认为科道只是履行职能罢了,朱载坖的奏疏未免有些为他们开脱的意思。</p>
而吏部左侍郎严讷则说道:“首揆,诸位,今为国守土而于民为最亲者,莫切于守令。若守令忠廉则国与民两受其福, 贪肆则两受其害,诚不可不辨也。大抵人臣忠则诚心报国,而守法恒谨。故克励于廉肆则放心为利,而视法恒轻故敢行其贪,贪廉之间可验忠肆。”</p>
作为执掌铨政的吏部左侍郎,严讷深知州县官员的重要性,虽然进士们都不愿去当州县守令,但是州县官员却是和百姓切身相关的。现在的大明是什么风气?重内轻外,重正官,轻佐贰,所以进士们把持们京官和督抚、藩司、臬司的正印,而举人们则只能担任如知县、县丞、推官、通判等不甚重要的官职。</p>
严讷赞同朱载坖的主张,唯才是举,三途并进才是朝廷选官用人的正道。</p>
而作为吏部尚书的王用宾,也是旗帜鲜明的支持朱载坖的奏疏,王用宾还向国初之时和现在的选官用人做了比较。国初之时,可以看到不少举人出身的官员,在国家事务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天顺以后,举人位列部堂者廖若晨星,且大都起自非常之途,而现在,不要说部堂,举人能够升任四品,都已经是侥天之幸了。</p>
王用宾等人都认为,要刷新吏治,就要从这点做起,国初之时,夏原吉、吕震等人都是以举人出身,升任部堂,成为名臣的,还有况钟,以小吏累迁至苏州知府,成为一代廉吏。这些人并非科甲出身,但是一样成为朝廷的梁栋之才,反观现在,选官用人,首推资历出身,不仅是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南北吏部及礼部非翰林不升任。</p>
就连除授一县令,也要看出身,大明的县也分等级,州县等级的划分,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依据缴纳田赋为差,十万石为上县,六万石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另一种则是依据所在地理位置,有繁简两种等级,大概田赋在三万石以上,或位于王府、省会、军事要地,驿道要冲者,均为事繁。</p>
而很明显的,相对于偏远落后地区,冲、繁之地因受人瞩目,政绩突出者更容易得以迁升。所以在选任县令时,像东南苏松等地的县令,就是进士外放县令上选之授,而那些边地小县,进士们不愿意去的,当然就是举人们去了。</p>
喜欢隆庆中兴请大家收藏:(20)隆庆中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