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公之于众(1/2)

好书推荐:

这天京城日报刊登的一篇稿子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各方震动。

一个带着眼镜的老头照例在早饭时拿起了手边的报纸,这是他早就养成的习惯。

咱老百姓也要关心国家大事不是。

报纸上一个显眼的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

“水稻大丰收——江省临山村亩产一千两百斤!”

他看到标题先是一喜,这个产量确实算高的。

这临山村在什么地方?

他顾不上吃饭细细地读了那篇报道,原来这个村子的粮种是一代代筛选出来的,所以才有了丰收的成果。

现在上头也已经派人下乡研究。

好啊,这可是件大好事。

这篇报道是几位首长反复商量后的结果,他们隐去了山神,将成果归功于临山村村民。

山神不宜放在明面上讨论。

这样后续粮种的推广也有了正经来源。

其实他们已经确定了临山村丰收的水稻与普通水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稻子。

要是一亩地完全种上丰收的稻种,预估计能达到亩产三千斤!

好在打稻子的时候分拣了出来,更方便日后的实验。

研究所的作用他们也定了下来,不仅作为保护地方、侦查情况之用,也确实需要用来研究稻种。

华国就像是在蹒跚学步的孩童,突然出现一股神秘力量可以让孩童变成巨人。

可是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要跑,这有些操之过急了。

他们是想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让国家变大变强。

万一步伐过快,稍微磕着摔着都会对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人们头上就是座大山。

他们要稳。

几位首长商量了几天的结果有些人并不买账。

很多人认为是夸大其词、虚假瞒报。

在有心人及潜伏起来的特务带动下,这样认为的人不在少数。

在他们的煽动下,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老首长看了看报纸,想起他们商量的结果,自己也是时候再去一趟临山村。

“小李,帮我收拾东西,咱们明天出发去临山村。”

“是!”

老首长想着这次与上一次出行,还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

上一次将信将疑,不知前路在何方;这一次是志在必得!

想到他吃下的回春丸,现在身体比年轻那会还好,精力充沛生龙活虎,他这把老骨头也能再拼几年。

当时他刚返京,就第一时间向主席汇报。

屏退左右后整个屋子只他们二人,他从头到尾地将事情复述了一遍。

口说无凭,他又将芥子空间里的东西取出、收纳,这样演示一遍才算是说服了主席。

毕竟自己当时也是亲眼所见后才打消了最后一点怀疑。

当时两人看着一堆药丸子有些不知所措,这些听上去像神话故事里的仙丹一样,还这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