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的都城洛阳是这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并州、兖州、豫州次之,冀州、徐州、青州再次之。”

神采奕奕的庞德公手抚着长须,神色还有几许得意。

也就是说,东汉的政治经济发展都集中北方是吧,黄月英把这几个地方标了个号,额,还差点用了阿拉伯数字!

“此中,固然有这些地方本就距离洛阳较近的缘故。

但究其根本,不若看看这里?”

黄月英顺着庞德公的手看去,瞬间想到——黄河啊。

两河流域,是最适合中国人从事农业活动的地区,不论政治因素怎样影响,它的文明肯定都会是很繁荣的。

甚至反过来想,都城建在洛阳难道不就是自然反影响人文的结果吗?

但这个北方的面积恐怕很小吧……

庞老师画的地图很简略,当然谁也不可能要求一个手绘地图具备比例尺的功能。

所以他画的图对于北方的各个州应该是有面积比例的失真的,毕竟应该也没有人真去测过这些耕地以外的土地面积的大小吧。

而黄月英回想她初中地理背下来的中国地图——北京市假如就是现在的北平郡,已经在幽州境内,是边郡了。

那么现在所谓北方的面积可是要大打折扣的。

且她这一对照——南方的州都包含了后世的好几个省,而北方的州却大多数只是某个省的部分地区呀。

所以拥有着大部分经济、政治和人口资源的北方其实在整个大汉朝的面积是相对很小的。

黄月英于是疑惑地指着更南边的另一条线,抬头看向庞老师:那长江呢?

同属于两河流域,至少在清朝民国时,江南是很发达的吧。

北方相对较小的土地,都可以供养那么多的人口,南方的那么好土地为什么不用呀?

庞德公惊讶地看着黄月英,真是聪明!

确实是个触类旁通的好苗子。

庞德公在图旁写下两个字——天时。

“月英,因影响天下的,除了方舆之学外,还有天候——何时下雨,下不下雨,为农之根本。

是苦寒还是酷热,是干燥还是潮湿,是生之源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