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劝说(1/2)

继续看下去,这篇文章的建议,乃是将如今多出身边辟的将领,封邑于地方,即豪强与外戚族地。</p>

将军需守军营,常行军在外,不能久驻采邑,如此可避免割据地方,而有此一封,便可以让外戚和豪强忌惮。</p>

要反驳,荀柔随便一想,就可以说出十条八条。</p>

这篇文章归根到底,还是一通马屁。</p>

董昭或许以为他碍于朝廷制度,不好给手下这些边地出身的将领分封,所以炮制出这么一篇文章。</p>

但文章也并非全无可取,就似堂兄最后所题或可施于益州。</p>

荀柔微微心动。</p>

蜀道难,蜀人难治,但天府之地的丰饶,也让人不忍相弃。</p>

能借武将势力,形成平衡么?</p>

他原本已准备取消封爵中的采邑制度,改以岁币,就在年底开始实行,若再倒车回去,是否会造成更长久的问题?</p>

荀柔缓缓放下这一封,准备再考虑后决定,接着拿起下一张信。</p>

这封开篇,是荀彧本人给他的,关于冀州治理的建议了。</p>

荀柔呼出一口气,竟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p>

第274章 劝说</p>

“子曰:无欲速,语速则不达。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闻弟患冀州之不治,近常为自苦,岂不知冀之弊,历来已久,非一时之功可成耶?”</p>

“冀为中州,向者常称其人口天下第一,土地丰饶,民多健朴刚烈,轻身重义,好儒称礼,然彧观之,则不然。</p>

“其地多豪强,自以为天下之中州,天子所居之地,故怀异志,善养死士,但有起事者,争相附翼,此何可谓重义亲身?</p>

“士多阿党比周,善相攻讦,常仗辞藻,文过饰非,颠倒黑白,欺天罔上,以图自丰,何可谓好儒称礼?</p>

“豪强并地,民无所依,劳役赋重,只得典卖儿女,至于隐附卖身以存性命,在籍者日稀,又何可谓土地丰饶,人口第一?”</p>

“袁氏治冀,乃以人治人,唯春秋之诸侯卿大夫之术,其量何小,而弟素存匡扶天下之志,欲存百姓之心,民初见或疑,未知其德,久必怀《甘棠》之念,弟何疑之?”</p>

“忆昔与弟学诗,弟最好《伐檀》,时常颂吟于口,族父老赞弟心怀仁德,必为天下之望,其非今日?”</p>

“秋渐,愿弟且慎风寒,调衣,加食,永安万年。”</p>

荀柔看信开头时,只当堂兄果然是写信来劝,念其心意勉强看下去,很快却发现是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也太小看了堂兄。</p>

堂兄文若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本质。</p>

春秋诸侯卿士大夫。</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