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海权与陆权的宿命4(1/2)

“华夏古代记载最早的国家传递信息系统有两个,第一个是驿站,第二个是烽火台。”</p>

“烽火台主要用于军事用途,一旦爆发战争,烽火台就会点燃,多个烽火台联动,快速传递外敌入侵的消息。”</p>

“接到烽火信息后,各地可立即做好战争的准备。同时驿站系统也会将详细的信息传递到各级官府,逐级上报,直达中央。”</p>

“随着历史的发展,烽火台由于各种不足逐渐淡出信息传递系统。而驿站系统则逐渐完善,国家信息传递便开始大量使用更为迅速准确的驿站。”</p>

“秦始皇曾经修建从帝都辐射全国的驰道,驰道上都修建有驿站,以后历朝历代都是效仿这一运作。”</p>

“天宝14年,安禄山发动叛乱之时,驿站系统经过了6天将信息传达到长安,做到了日行500里。”</p>

“然而其中至少经历了150个以上的驿站,换了上百匹马。在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这已经是古代帝国传递信息的极限了。”</p>

“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信息从边疆传到首都,需要的时间超过半个月的话,那么古代帝国便很难维持该地区的有效统治。”</p>

“因此,可以说古代帝国疆域的极限,其实就是由马匹的奔跑速度来决定的。”</p>

大秦时空节点。</p>

咸阳宫。</p>

嬴政激动得来回不停走了数圈,看着记录官们将天幕上的造船技术疯狂撰抄在羊皮和丝帛之上,他内心是充满了激动。</p>

如今研究院的大部分项目都已经走上了正轨,之前很多资料都给了墨家工匠很大的启发。</p>

墨家的工匠也着实厉害,接手不久就研究出了很多理论。且其它的各种实物制作都是有所突破。</p>

嬴政当时听汇报时都有一种要遭遇科技大爆发的感觉。</p>

“冯去疾,将造船技术的资料移交工匠,出海的船能改就改,后面新建的全部按新技术标准建造。”</p>

“让技术人员评估成本,如果有增加,和那些权贵股东商量,加钱。新技术能降低出海风险,想来他们应该不会拒绝。”</p>

嬴政将算盘都打好了,反正他是不会出钱了,他的钱还有另外的用处。</p>

“臣会和去他们谈的。能有效降低风险,他们肯定不会吝啬投入。”</p>

冯去疾有把握能让权贵们再次拿出那些发霉的铜钱。</p>

此时知道了和匈奴是生存之战,不可能有缓和余地,新式火器的研发嬴政要继续加大投入。</p>

外边不稳,国家也没精力开疆拓土。南边百越延伸过去有钾矿,而东方脚盆鸡那里有银矿,这些都在等着大秦去征服。</p>

“海权暂时不多想,大秦还是以陆权为主。我们的版图比后世差的多了。”</p>

嬴政拉来地图,围着大秦的区域画了一个圈后,继续对李斯说道:</p>

“朝廷政策还是以稳为主,海贸的利润主要还是用于各种改革研究,以及民生方面的投入。”</p>

李斯点头认可,民生即是国本,稳固了,大秦基业才不会动摇。这是后世得来的血的教训。</p>

“陛下,驿站系统还需要完善,之前因为一些原因,驰道修建被搁置。只在咸阳附近搞了一个试点。”</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